第26章 大桥塌了(1 / 2)

记录者的密码 王萧萧 1068 字 1个月前

下午的电话起了作用。

两个人回到宾馆后,下午四点多了。

中心主任把电话打了过来。

先是询问了一下采访的情况。二个把采访的“收获”做了汇报。

“现在所有的材料都到手了,采访对象讲得也都很好。就差采访公司总经理了。”

“那很好。辛苦了,晚上吃点好的。”话语中有关心,也有双方的友情。

“还有一件事,和你们说一下,有个准备。”

“立钢方面托关系找来了。晚上要请你们吃饭,我没同意。这里要说的是,我这先假意答应了,暂时先不报了。但是,记者的采访得配合。对方也答应了,明天应当能见到总经理。”

“立钢单位很特殊,老总级别比当地市委书记都高,别让他往上找。先稳住再说。”

“还有件事正好。庄儿台大桥今天早间塌了,明天上午你们去矿业公司之后,不用回来,直接去庄儿台大桥采访。我事我也和立钢找的人说了,麻痹他们一下。”

双方又闲聊了一些家里的情况,又说到了庄儿台大桥,再通话。

。。。

第二天,上午九点,经理办公室。

一定是昨天立钢方面托的关系起了作用。

矿业公司石经理正等候在办公室。

孙副主任和经理认为接下来就是走一个采访过场,没有准备任何材料。

孙副主任让人沏了两杯茶后,寒暄一下,就退了出去。

当然,孙副主任一走,有另一层含义,不知道经理是否还有其它的“想法”。如果有其它的想法,其它人在场就不“方便”了。

孙副主任的圆滑,和可能早已准备好的“准备”被接下来的采访完全打乱了。

“我们当初确实是打算给劳模建楼。毕竟劳模这么多年,给企业做了这么多贡献,值得尊敬和关心。”

石经理慢条斯理的说道,其中也在掩饰对分房问题的心虚。

“既然当初是给劳模建楼。我想请问石经理一下,咱们公司现在有多少劳模,这个情况您掌握不。”

看得出,这句话让石经理表现出反感,而且很无奈。

谁让事先托人求情了,这情求了,就不能不还情。

经理能痛快的答应见面,就是要还这个情。

但是,这个情托了,情又还了,对方是否能够领这个情,就不好说了。

萧萧的问话,让石经理足缄默了二分多钟,这个从萧萧的采访机上可以计算出。

二分多钟的时间里,石经理后悔了,真不该这么快就答应见二位记者。或者说,既然托人找关系了,就没必要再见两位记者。更确切的说,完完全全没有必要在办公室里见两位记者。

“以前我们申请了多次,要在劳动湖南建家属楼,都没有批。”

“这次给上级报告,我的目的要建成楼。建劳模楼,批的时候要顺利些。”

一周后,石经理肯定为这最后几句话后悔。

而在当时,本来就是要出来应付一下。

应付,就是要短时间内,尽快把二位神送走。

把二位神送走的最好办法,就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想知道什么,就让你知道什么。

其实,石经理说完这句话已经后悔了,可话又已经说出了。

接下来,萧萧和俊锋的话又让石经理后悔的念头打消了。

“二位这就走吗”

“是的,我们刚刚接到通知,庄儿台大桥昨天塌了,让我们过去采访。”

“现在马上就走。”

二位记者的话,让石经理放下心来。

没有孙副主任,直接把二位送到门口,称有事,就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

庄儿台大桥,位于海宁省中部大河入海口处。

大桥1977年建成通车,是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最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大桥垮塌的时间是前天早晨6时55分。

大河是海宁省最大的河。特别是入海口处这一段,河面宽有八百多米。

萧萧和俊锋来到大河北岸,远远望去,烟波浩渺,大桥横跨南北,蔚为壮观。

垮塌的部位是大桥中间的两孔桥面,一侧还悬挂着一辆农用三轮车。

岸上很多人在此观看,手拿相机的是媒体同行。

“大大小小的媒体都来了,不少。”

“现在还有在天上飞的,往这里赶的。”

“‘轰’的一声,前面的大货车没了,我紧急刹车,真是太可怕了,我们算捡了条命。”在庄儿台镇医院医院,萧萧他们找到了农用三轮车车主张涛两口子。

虽说事情过去了一天多,张涛仍然面无血色,接二连三的接待记者,讲述现场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