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求田问舍袁显思(1 / 3)

诸葛瑾带着田豫、周泰和数千精兵,一路骑马北上,短短几天,就从琅琊郡来到了齐郡。

田豫和周泰开始很拘谨,他们此前很少有直接隶属于诸葛瑾指挥的机会,唯恐这位本阵营头号文臣的命令不易执行。

但相处几日后,也就渐渐适应了。

田豫最近两年没什么建功立业的事迹,他最后一次参战,还是前年夏侯渊入侵东海郡时、关羽坚壁清野,让田豫帮着糜竺死守朐县。

当时田豫很好地完成了拖住夏侯渊、拖到其师老兵疲后,关羽才带着张辽来野战决战,重创了夏侯渊。

关羽也因此为他计功,请示刘备给他升了一次官。

可惜此战之后,田豫就再也没有参加后续战斗。

第二年关羽反攻曹仁的彭城郡等地时,陈到、高顺、周泰等人都立功了。田豫在闲置的防御性位置上,迟迟没能再立新功升到校尉——不过这也是田豫自己暗示请求的,因为他老母亡故了。

历史上,老母也是田豫离开刘备的明面理由。这一世,倒是因为诸葛瑾力挽狂澜、刘备在徐州时没有遭遇灭顶之灾,后来又让人接了北方元从文武的家眷南下,田豫这才没走。

田豫的老母是建安二年被海路接应南下的,在广陵安住了五年,于前年病逝,也算是安享晚年。

田豫身为武将,按说不存在战时辞官守孝的问题。但刘备细心,照顾他的情况。

就把他调到那些后方防守的闲职上,让他不用出战。

如今,田豫服丧期满,重新能担当重任,刘备就放他跟随诸葛瑾北上。

一来他祖籍幽州渔阳郡,幽州重归刘备之手,派点熟悉情况的老人去做事,能够更好的磨合、掌握地方情况。

二来么,田豫自己也想把老母迁坟回渔阳安葬,据说这也是其母死前的遗愿:若是将来车骑将军能重新一统天下,或是至少收复幽州,就把她重新埋回老家。

加上诸葛瑾也知道,田豫此人历史上对付胡人也有点东西,就公私两便,劝刘备做了这个顺水人情。

他准备等回到幽州后,就让田豫专管渔阳的胡汉边市榷场,以及相应的防卫、安保工作。

既要稳稳守好渔阳县城,以及渔阳境内的长城。还要严查往来胡商是否犯禁、是否夹带多余的武器和其他货物。

至于此番的另一位随行将领周泰,他并没有其他特别差遣,就只是负责保护诸葛瑾的。

等诸葛瑾到了蓟县后,一旦赵云要外出,周泰也可以帮着接手蓟县的守城防务。

诸葛瑾点他的将,也是考虑到周泰此人历史上就擅长保护主帅。

三个月前,陈到跟着刘琦去了汉阳,帮着刘琦收服南郡的刘表军、拉拢更多嫡系。刘备阵营缺乏掌握近侍亲卫的武将,刘备就把周泰提拔了过来试用。这次诸葛瑾要出远门,就让他跟着去混个大半年。

理论上来说,周泰的调动属于临时借调,就是考虑到赵云后续有可能离开蓟县,让他来顶一阵。

等公孙度被灭、赵云回来后,周泰的使命就结束了,可以回合肥待命。

反正刘备这两年在合肥,也不用带兵亲征,也遇不到什么危险,身边不需要武艺太高强的人保护。刘备自己的武艺也是不差的,合肥城里偶然冒出来的小贼,根本威胁不到他。大不了出门时里面额外穿一套铁环锁子软甲就好了。

……

“诸侯,前面过了淄水,便是临淄城了。再往北六十里,在临济渡济水,再行六十里,便是黄河河口。我等骑马而行,若是赶急些,一日便能上船。”

这天上午,军队行到淄水南岸,正等着渡河时,田豫趁着分批等船的工夫,拿出地图看了一遍,跟诸葛瑾汇报道。

如今正是六月下旬,哪怕是北方,天气也颇有几分炎热。

诸葛瑾坐在马车里,把折扇摇得哗哗作响,还是觉得不解热,也顾不得风度了,又从腰带里抽出一把别着的大号折扇,丢给坐在车夫位置上的周泰。

周泰接过扇子,立刻展开,动作粗鄙地回身对着诸葛瑾猛扇,倒像是烧灶鼓风一般。

诸葛瑾稍觉凉快了些,才应付田豫:“这么热的天,又连日无雨,急什么,让公瑾在河口码头多驻歇一日便是。咱早晚行路,午后歇宿,今日正好去临淄城,找袁谭喝一杯,也顺便拿曹军被我们骗住的消息,敲打敲打他。”

田豫听了,立刻调整了行军计划。

不过,事实上也不用田豫操心了。因为部队才刚刚渡了一半,就看到淄水北岸有人马、仪仗行来,正是袁谭亲自出城,到淄水边迎接诸葛瑾一行。

诸葛瑾刚过河,上岸都还没站稳,就看到袁谭轻袍缓带,同样拿了一把折扇,过来跟他叙旧。

“子瑜贤弟奔波不易,既来齐郡,怎能不给愚兄一個机会、尽尽地主之谊?要不然,将来玄德叔父听说,还怪我不会做人呢。天气炎热,还请入城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