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全定辽东,回首西顾(1 / 3)

对于赵云而言,有先进的攻城武器,想要登上辽阳或是襄平的城墙,其实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此前阻止他全面强攻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两座城池的守军人数太多——换言之,只要守军意志坚定,肯肉搏死战到底的话,哪怕赵云的人站上了墙头,想要把源源不断冲上来绞肉的敌人杀崩,就得付出不少伤亡。

公孙家在辽东超过十五年,能动员十几万军队。

之前被公孙度丢掉了六万多,三韩被剪除又消灭了近两万人,再除掉其他七七八八的小战果,这襄平和辽阳双子城内,起码还剩五六万人。襄平更重要,大约有四万,辽阳有两万。

赵云只是不想靠硬战灭掉这两万人,划不来。

但是在多次的噩耗打击、士气衰落后,六月初的辽阳城内,守军的战意本就削弱到了极点,只是仗着“敌人那么久都没强攻,可能是不敢强攻”这个心理优势撑着。

当赵云突然变脸,变得雷霆手腕,投石机葛公车迅猛无比往上堆,攻势坚决无比,辽阳守军的侥幸心理也就被彻底打破。

赵云的铁甲兵站稳脚跟,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砍瓜切菜地坚定斩杀掉一批批守兵中的坚定者,剩下的士兵终于被诱导陷入了总崩溃。

原本只靠从众心理鼓舞起来的可怜战意,直接冰消雪融,荡然无存。

一片片拿着枪矛的士兵,不是怕死跳下城墙,就是直接跪地投降。更多则是抱头鼠窜,身后的袍泽挤到了自己的逃生之路,那就不分敌我挥刀相向,硬要杀开一条逃命的血路。

这时候,谁跑得慢,也会成为原本袍泽的刀下之鬼,挡道者死!

成片的自相践踏开始连环出现,到了后来,也分不清城墙上掉下去的士兵,究竟是被捅下去的,还是自己跳下去的,还是被袍泽挤下去的。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辽阳城南门被打开,又半个时辰后,赵云的军队就杀到了城中府库。

当天傍晚,城内的战斗就彻底结束了。两万守军死伤数千,大部分还是崩溃后被团团包围,随后迫降。

……

赵云军攻破辽阳后,休整了三日,处置治疗伤兵,犒军恢复体力。

六月初六,围攻辽阳的军队就转移到了襄平战场,并且带了一堆被俘的文官和部将,押到城头喊话,让襄平守军知道,辽阳已被攻破。

这最后一根稻草果然好用,公孙康在得知辽阳被赵云连番猛攻直接破城后,彻底胆寒,再也不敢谈任何条件,不敢要任何停战保障。

他直接找来首席心腹重臣王烈,跟他简短商量了一下突围计划。

花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准备后,公孙康于当天夜里打开襄平城东门和北门,试图沿着辽河往东北方向撤退。

之所以选择夜间开门,也是为了给部队出城多争取些时间,好多撤走一些人,避免赵云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动向。

可惜,对面有周瑜。

公孙康这点小心思,能翻起什么浪来?

他的先头骑兵部队,刚出城沿着辽河逆流而上、狂奔出三十里。

辽河南岸一处丘陵上,就忽然战鼓齐鸣,赵云的骑兵直接从丘陵背坡后杀出,把公孙康的部队拦截为两段。

黑夜之中,公孙康不知敌军虚实多寡,就算知道他也不敢恋战,只好打马狂奔,弃军独走。

要不是赵云本就得了诸葛瑾吩咐,没打算弄死公孙康,他根本就不可能跑掉。

最终,公孙康的四万部队,只有数千骑兵突围成功,大部分步兵,尤其是那些临时动员征召的非职业士兵,成片成片被赵云分割包围,短促的乱战后就直接投降。

还有一部分趁黑乱跑逃了出去,但也没什么威胁,这些本就是临时被征召的农夫,能跑掉也多半是回乡当农民,很少会去当山贼——当时的辽东,商业也不发达,当了山贼也没什么可抢的。无非是找個山谷自立,自己种田自己吃。

在这个时代的东北,山贼也是要种地的,否则根本活不下去。跟农民的区别只是不用给官府缴税,但小山贼也得给庇护自己的寨主交税。

收拾完了这些溃军后,赵云也没敢多耽搁,次日天亮就赶到襄平城下,威逼还留在襄平城内的官员立刻投降,否则就强攻了。

主帅都已经突围逃跑,这次襄平守军倒也没磨蹭,很快在王烈的带领下,打开了城门。

王烈也代表逃走的公孙康,向赵云投降,请求赵云不要扰民,不要再追杀多造杀孽。

赵云不置可否地表达了默许,给王烈去了绑缚,温言安抚。

搞定了襄平城后,赵云和周瑜立刻联名修书,给诸葛瑾送去了一封信,又给刘备上奏表功。

此后半月,书信和奏表陆续送到蓟县和合肥。

而赵云和周瑜则留下了张著、徐盛等部将,继续在当地进行扫尾工作,他们自己,则带着少量部队,开拔返回蓟县和南皮——毕竟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