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会好起来的(1 / 2)

叶淳光小心地摸了摸阮樱的额头,没发烧。
随后试探了下阮樱的鼻息,也挺正常。
他放心了。
也许是累坏了。
天天在滩涂上跟着工人们忙,夜里还要做计划,做一下白天的总结。
而自己,什么都帮不了她。
她的工作,他不懂。
叶淳光也睡不着,翻开阮樱的专业书看起来。
总不能自已媳妇是这方面的庄稼,而他,这方面的知识为零。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他也不贪多,先拿起阮樱大一的课本,开始学。
阮樱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她爬起来,今天还要去海边看看滩涂那边怎么样。今年是她的工厂规模种植的第一年,对于种植海带和紫菜,很多老渔民都不太懂。都是她把步骤一步步写下来,让阮亮先培养领头人,然后让领头人带着人一点点种海带。
她还选了最干净的海域,养了一些蛤蜊、海蚌。
把这些加工过的贝类养在竹筐里,做好标记。
养殖贝类,是慢工出细活,不能大意。
张嫂给她下了一碗海鲜面,吃面的时候,兰雅就陪在她身边。
“妈,叶淳光几点走的?”
“一大早就起来上班走了。说今天早点儿下班,还去接你。”
兰雅突然笑了:“哎哟,说漏嘴了。他不让我告诉你,说要给你个惊喜。”
阮樱幸福地笑了起来。
“张嫂,这面很好吃,谢谢你。”
张嫂非常老实,摆了摆手:“好吃多吃些。”
阮樱带着阮亮到了养殖贝类的海域,阮亮让人勾起来一个竹篓子,取出来一个三角帆贝,小心地托在手上。
“阮樱,看看咋样。这小东西是不是还活着?”
他一个大男人,竟然有些紧张。
阮樱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帆,敲了敲贝壳:“当然还活着,要不然啊,它早就发臭了。”
“不仅活着,还活得挺好,长了2毫米的样子。行了,放回去吧。”
阮亮把三角帆贝放回竹篓:“那就好,那就好。”
“阮叔,等以后有了条件,我们就把这些贝类转移到工厂里去养殖。在海水里养殖,变数太大。要防止海里的大鱼过来搞破坏,还要防止台风等恶劣天气。”
“不过,我们选的这个地方,有两个山脚挡住海浪,还算完美。”
她站在岸边,眯着眼睛看湛蓝色的大海。阮亮和几个年轻人跟在她身边,也跟着看大海。
阮亮说:“平时看这大海,总觉得它险恶。我们村世世代代多少渔民死在这大海里。现在看这大海,却觉得里头藏着好东西。”
“我们也能利用大海,从海里搞钱了。”
阮樱浅浅一笑:“阮叔,咱们这才刚刚开始。等过几年,咱们这些人,都会成万元户。”
那几个小伙子都笑。
“厂长,我们村地少,平时干完活就侃大山、打牌。现在好了,村里开了厂子,我们能挣钱,还能跟着厂长学知识。”
“关键,我们村的名气打了出去。走到哪儿,人家都高看我们一眼。”
另一个小伙子说:“老四,关键是你能说得上媳妇了。”
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阮亮大声说:“咱们石塘村是这周围村子里最穷的。人家姑娘一听说是石塘村的小伙子,根本不愿意嫁过来。现在,呵,反过来了。”
阮樱也跟着高兴。
“那就好。行了,阮叔,你去滩涂那边看看,我还得去看看账本。”
两拨人分道扬镳,阮樱径直去了工厂。
她挣来的钱,基本上都投入到海带养殖里头去了,没剩下多少钱。
现在天气转凉,也不能让工人下海收割海带和藻类。
所以,她也不能扩大种植,只能慢慢来。
沪市那边的租金,她不想动。
那些租金,要留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
没等到下班,叶淳光就开车来接她了。
阮樱奇怪:“今天怎么开车过来?”
叶淳光笑:“天气转凉,骑车不方便。”
他扫了一眼阮樱的肚子,帮她系上安全带。
这幽暗的眼神,带着微不可察的期待。
他递给阮樱一封信。
是吴生福写来的。
阮樱一目十行看了信,立刻高兴了:“爸退休了。过几天就回来了。”
叶淳光稳重地开着车子:“几号的票?到了我们过去接他老人家。”
阮樱说:“等到了家我给他打个电话问一下。他回来了就太好了,我还缺一个账房先生呢。”
账务的事,一定要交给放心的人。
要是张淼,或者方存辉在,她自然把财务这一块交给这俩人。可惜张淼还没毕业,方存辉那小子还没参加高考。
她还是缺人手。
不是一般的缺人,是特别缺。
渔民认识字的特别少,就是认识字,也不太会做账本。
石塘村里,念到初中的有她和阮荷。阮荷,她自然不会用。
村里头,读过书的太少了。
叶淳光说:“从村里培养一个记账的也不难吧。你总之是要放手。”
阮樱叹气:“村里那些年轻人,读到初中的没几个,数字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