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和三勇哥吃午饭谈话(1 / 2)

连晓敏只将马晖送到门口,家中还有他兄弟,一拍门就会有人出来的。

二人在此别过,她就先行离开了。

看了下时间,离中午还早,想了想,没什么事,于是直接顺路去了这附近的东直门老酒厂废弃院子。

按钱爷跟她说的,一路找到最东边靠围墙的那两间小仓库。

其实就是两间平房,不过面积比普通住宅大多了,每间能有七十多平米。

铁门上挂着锁,她找出钥匙,将两个门都打开。

走进去一瞅,四下空空,不过没什么尘土,显然是打扫过的。

想了想,从空间里移出五十袋大米,五十袋白面,五十袋玉米面,放到靠西侧这间仓库里。

都是一百斤一袋。

这玉米面还是她用磨面机给磨出来的,是没有玉米芯子的,比棒子面可好多了,棒子面她吃过,拉嗓子。

这些粮食就占了大半间仓库,摞得高高的。

最后在门口又放了二十袋高粱米,二十袋小米,差不多就满了。

又到东侧这间里边,在地上铺了一块大帆布,上面放了四十卷棉布,一百米一卷。

红格子、蓝格子的,还有纯色军绿色的,灰色的,这四种各十卷。

还拿出十袋子的棉花,两辆二八大杠。

又用麻袋装了四扇猪肉,靠墙搁着。

就这些了,他们以后也不是专干倒腾黑市的活,够用了。

把铁门又都锁好,推着车离开了。

出了老酒厂的院子,这回直接骑上车,回去东四十条。

到家以后,她把马晖住过的屋子全部收拾一遍,被褥等物品都收进空间,以后也不住人,不用留在炕柜里了。

回到东屋,从空间里拿出不少苞米瓤子烧火,炕很快就烧热了。

她拿出两碗香气扑鼻的鸡蛋面,还有一只烧鸡,撕开了用盘子摆到炕桌上,想着马上到中午了,等三勇哥来了一块吃。

又放了四个洗好的大苹果,十多个桔子。

刚摆好,就听见外面一阵敲院门的声音传来。

看了眼表,眼瞅就十二点了,时间过得真快。

出去开了门,果然是他。

“三勇哥,快进来,咱们吃饭吧,就等你了!”

张文勇嘴角上扬,迈大步走进来,插好院门,跟着她进了屋。

将军大衣脱了摆到一边,上了炕盘腿坐到桌前。

“晓敏,真是感觉回到了你在三道沟山脚下的家里。”

连晓敏笑了,问他:“事情还顺利么?”

“嗯,今天上午,我们去解决了李淮东,就在那个帽儿胡同的院子里,守株待兔,结果他这么快就去了。”

“那你接下来如何打算?”

张文勇停下筷子,看着她,叹了口气。

“我大姐的丈夫,叫作管丰林,让我跟他回法国去,说,我的亲生母亲身体不好,也许熬不过今年,最好尽快回去。”

“昨夜,我们三人聊到很晚,他们给我讲了亲生父母那边的许多事……还挺复杂的,我恐怕真的要去一趟了。”

连晓敏看着他眉头轻锁的样子,点点头。

“三勇哥,我相信以你过人的能力,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你才十九岁,会有更壮阔的人生。”

张文勇笑了:“我今年都二十了,你这小丫头。”

是啊,这边都讲虚岁,唉,这样算自己都十六了。

两人边吃边谈,吃了鸡蛋面和烧鸡,饭后开始吃大苹果。

连晓敏笑着把每个苹果都一使劲,掰成两半,摆在桌上。

心里想,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回,为三勇哥做这件事了。

她最珍视的朋友,最好的知音,青梅竹马的好兄弟……即将远去,从此天各一方。

若是在她前世的2023年,可能一趟飞机就能相聚,可是,在这1970年,是不可能的。

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她知晓未来的发展,大华国改革开放以后,一切会变得好起来,但那是多年以后了,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岁月。

“三勇哥,那你什么时候去法国?”

“我要先回去一趟三道沟,跟我爹把事情说了,也要做好安排。”

连晓敏心想,是啊,恐怕又是得像裴子秋一样,整一出金蝉脱壳。

果然,听到他继续说:“我有三件事要办,埋在虎子家院子里地下的钱,留给我爹娘,毕竟他们将我养大,尤其我爹,疼我疼得那么过分……”

说到这,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

声音哽咽着说:“如果可以选择,真希望我只是三道沟大队长、抗日英雄张胜利的三儿子!可以平静地在小村庄自由自在地生活,继续跟你一起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