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买布(1 / 2)

连晓敏进屋对两个小娃子说:“小福、小丫,你俩今晚上跟小凤姐姐一块睡吧,姐姐明天再来接你们,咋样?”

“嗷呜好”

三个娃子知道能今晚在一个炕睡觉,高兴坏了,一阵呜闹喊叫的,还叽叽喳喳表达兴奋。

结果那头的三胞胎听着动静,也吵着要跟哥哥姐姐一起睡。

哎呀,屋里这叫乱套啊,小奶音不绝于耳,一声更比一声高,一浪更比一浪强,真是要了亲命了。

连晓敏赶忙退出去,扛不住了,脑袋瓜子嗡嗡的。

这一炕现在有六个娃,等姑姑再生一个,以后就是“一棵藤上七个娃”。

嘿,葫芦娃!

小孩子就喜欢比着说话,那天小福跟人家豆豆还比背歌谣来着。

你一首,我一首,小嘴巴呱呱的,一直背,不带停的,可招人稀罕了。

李向海走过来问:“是不是玉芳要去卖山货,哎,我就说,我去得了。”

玉芳赶紧过来说:“哥,你明天还上班呢,早点睡吧,有晓敏在,还能有啥事,别操心了。”

村里净有知青啊,哪家的嫂子都去换呢。

这要是换别人,李向海肯定不同意让俩小姑娘大晚上去小黑市。

但要说这是晓敏,嗐,去就去吧,就冲打野猪时候那身手,谁还能打得过三道沟着名拳师“连师傅”是咋的!

这就叫安全感。

“行吧,你俩把口罩带上,早去早回。”

玉芳高兴地答应着,又去跟张大翠报备了,她就知道有晓敏护航,家人准能同意。

俩人八点多钟出了门,连晓敏推上了姑父的自行车,玉芳把两筐蘑菇、木耳、榛子之类的山货,绑在后座的两侧。

两人推着车,走去公社,修了路以后,现在七八里地也不算远了。

晚上九十点钟,正是小黑市开始上人的时候,两人到了以后,就在胡同里找地方把两个筐都卸下来。

连晓敏停好自行车,打开小手电筒递给玉芳照亮。

凡是吃的东西,都好卖,玉芳拿个秤准备好了,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这一看就是老乡采的山货,挺不错的。

也就不到半小时,两筐东西都卖了,一共换回六块六毛钱。

玉芳美滋滋地捏着手里的一堆毛票,就这,她已经十分满足了!

农村人哪见过钱啊,一天上工,壮劳力10工分,像她喂猪也就拿5工分,一个工分四、五分钱左右,这还得是三道沟大队,算是最不错的呢。

玉芳一天挣两毛多,攒了些日子的山货一下能卖六块六,这不是白得的么,能不激动嘛。

要不说,李向海自从去了棉纺厂上班,月工资给定的27块5,这消息一传出去,跟长了翅膀一般。

那可真像颗炸雷一样,在村里炸开了花,得到了多少人的羡慕。

都说李向海简直是一步登天。

上班一个礼拜,连晓敏给姑父弄了八百斤绿豆,两毛五一斤,跟他说是一个朋友整来的,可以和棉纺厂交易,让他运去厂里当自己的业绩。

王德对李向海满意的不行,王德大姐王桂珍,是后勤主任,立马就给食堂安排了煮绿豆汤。

大夏天的,工人喝了绿豆汤,解渴又解暑,后勤处一顿表扬李向海的能力。

连晓敏看着玉芳激动得小脸红扑扑的,弯腰帮她收拾筐子,放在车上绑好,再陪她去瞅瞅有没有布。

自从棉纺厂那边钱爷的小黑市没了,这边就“火”起来了。

过去只有一些专门针对医院里病人的营养品,在这里悄悄卖,现在种类也多了一些,其他东西也会有。

但是毕竟这条小胡同就五十米不到,也没有管理者,还是有限,只能是碰碰运气看。

结果往胡同深处一走,嚯连晓敏眼尖地一下子看见孙学丰了。

原来他在最里面呢,戴个鸭舌帽,同款黑口罩,不是他还能有谁。

生意还挺好,毕竟物资多嘛。

他也是用自行车带着两大麻袋的东西,都靠墙放在身后。

前面地上铺一块布,摆了几样样品。

玉米面和高粱各半袋,都是差不多五斤,手表一块,还有一摞布料,都是叠着放的,大概有五六块。

玉芳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不就是布吗,她的大目标!

孙学丰点着手电筒,也看见了连晓敏,他刚答对完一个人买了十斤粮食,收了钱。

知道面前这个一蹲下就直接朝着棉布下了手的小姑娘,是和小老大一起的。

“要哪块布?”

一共就黑布,灰布,军绿色布三种,玉芳喜欢军绿色的,但是想了想,还是拿了最普通的灰布。

黑布夏天穿太热了,浅灰色正好。

这个不招人眼,最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