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吃饭是个大问题(2 / 3)

全毫不客气地拆穿了陈东来的那点小心思。

陈东来做出恍然状,他扶了扶头上的帽子,又扶了扶眼镜,才舍得把手撒开。

“走吧,我带你们去瞧瞧咱们知青点去。为了迎接你们,今晚咱们吃饺子!”

“羊肉馅的?”郑卫民好奇地问道。

陈东来马上就叫道:“啥就羊肉馅的了?白菜馅的!”他在郑卫民和王云芳身边转了好几个圈,啧啧地说道:“这到底是首都过来的,就是不一样,羊肉馅的……”

徐志全作势要打,陈东来赶紧换了个表情:“走走走,咱们先回去!卫民老弟,以后你就和我们一个屋了……”但手却抓住了王云芳的行李。

行李的重量明显超出陈东来的预计,他没拎起来,但依旧面不改色地摸到了另外一个包上面,嘴里也没闲着:“成功,成功!赶紧出来了!”

另外一个男知青也蹿了出来,他看着郑卫民和王云芳,惊喜地说道:“来了啊?”

“帮忙拿东西!”陈东来先把轻一点的包拎走了,成功的力气也不大,但还是硬撑着把王云芳的东西给搬进了隔壁的窑洞里。

路上闲聊的时候,郑卫民和王云芳知道了他姓范。

窑洞有两个,分男女宿舍。

这会儿还没有知青在这里成家,村民们也没有留下他们的意识,在他们看来,这群知青早晚都要回去——这就不是村里的人嘛。

女生住的窑洞里也有了动静,好几个女知青面带笑容地出来了。

“先坐一会儿啊,饺子马上就得!”

“我也来帮个忙吧。”郑卫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王云芳更是过意不去,毕竟女知青就她一个闲着的人,不好看。

“不用不用!你们刚过来,先歇歇!”一个女知青手上沾着面粉,笑着说道。

范成功打了一盆水,对郑卫民说道:“先洗洗,趁着还没开饭,可以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

郑卫民觉得很有道理,就先给家里写了信。

王云芳也给家里写了信。

很快,热腾腾的饺子就出来了。

出了范成功和陈东来两个男知青之外,还有周玉秀和柳娟——刚刚手上沾面粉的就是周玉秀了。

饭桌上,或者说是炕上,几个人都盘腿坐着,狼吞虎咽地吃着饺子。

味道不错,但数量不多,几个人都只能吃个半饱。

陈东来抹抹嘴,抱怨道:“我说玉秀同志,咱们就不能多包一点啊?这才几筷子就没了……”

柳娟说道:“你还真当自己是大爷了?”

周玉秀咳嗽一声,说道:“成功,趁着还有点时间,把状况和新来的两位知青介绍一下吧。”

范成功把碗里的饺子汤喝掉,才说道:“那我就简单地讲一下。咱们徐家村的产粮不高,想要放开了吃是门都没有!这顿饺子……也是咱们知青点凑出来的,所以大家都吃不饱……”

纵然有思想准备,郑卫民也没有想到事情真的会变成这样。

“那……咱们知青点的粮食能撑到什么时候?”

范成功也咳嗽了一声,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就算咱们每天都只吃二两,怕是也顶不到麦收了。”

陈东来嘬着牙花子,对郑卫民说道:“卫民老弟,今儿这顿饺子,还要感谢你和云芳同志呢。”

“怎么说?”王云芳很是好奇。

陈东来伸脚踹了一下范成功,范成功便吞吞吐吐地说道:“这顿饺子……是用了你们两个的口粮……”

郑卫民和王云芳相互看了一眼,觉得事情好像真的不乐观了,难怪陈东来这么热情;原本他们俩还以为陈东来好色,没想到竟然是冲着粮食来的;更准确的说,是冲着今晚的这顿饺子。

“我们每人大概有二百斤的口粮……”王云芳开始算账了,但话一开始就被周玉秀给打断了。

“云芳,没那么多……只有一百二十斤……”

王云芳瞪大眼睛:“少了那么多?”

陈东来懒洋洋地说道:“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发现口粮少了,我们还去公社,去县里闹了!但没办法,老百姓都缺粮食,咱们要是真的领到了二百斤,那就有人吃不上饭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呐……”

郑卫民说道:“那要是我们把口粮都换成高粱面……”

陈东来给郑卫民竖了个大拇指:“行!哥们你行的!”

王云芳分不清陈东来是嘲讽还是赞成,就看向了范成功。

范成功叹道:“那也够呛……今晚这顿饭就算接风了。后面咱们就是革命战友了,那是真的要在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口粮会统一交给周玉秀同志来安排,你们有没有意见?”

郑卫民忽然问道:“你们谁来得最久?”

陈东来笑道:“卫民老弟,你果然是行的!玉秀和成功算是第一波来这里的知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