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大朝会(二)(1 / 2)

第356章 大朝会(二) 咚咚咚! 朝闻鼓声响彻皇城。

洛阳城皇城北宫,嘉德殿。

这里是东汉帝国举行重大典礼、仪式之地,也是一年一度朝中重臣面 见皇帝,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庄严、巍峨、森严,彰显着帝国的皇权之威,威加四海、 二十年前,被群臣从河间府迎接来的刘宏,在这里登基,成为汉灵 帝! 而今天,185年的第一日,岁首元旦,刘宏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朝 会。

何进以及拥弘农主派,也将在这里对刘宏发动强大的攻势,逼迫刘宏 下旨宣布刘辩为帝国的继承者。

他们势在必得! 当当当! 登闻朝鼓响过三遍,接着便是一阵清脆的编钟响起。

洛阳城外西边的锦屏山巅被朝阳照射,露出了一线金色, 而嘉德殿外的嘉德门前,在京六百石以上的文武百官,早已分列两 班。

他们将穿过嘉德门,沿着长长的白玉阶,登上九龙壁的斜坡,进入嘉 德殿。

官员按照品级从前到后面,自觉排列看。

身穿红袍的天员,太尉皇甫高、太傅袁逢、司空袁、司徒乔玄、御 史中丞朱儒、大将军何进、尚书令王朗、卫尉卢植等等,位列前排。

红袍之后,便是绿袍、青袍、黑袍,井然有序。

刘玮作为皇子,身穿红袍,与刘辩、刘协二人站一起,跟这些大臣不 在一块。

而刘虞、刘表、刘璋等宗室子第,则在刘等三个皇子身后 “陛下有旨,宣诸臣进殿!”

司礼太监张让虽然作恶多端,但却经常主持朝会礼仪,练就一副好嗓 子。

他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让人乍一听,不觉是没了男根之人。

随着他的声音在嘉德殿外的上空回荡,总共约莫二百多名官员,浩滘 荡荡,进入了嘉德殿。

185年的东汉朝会廷议,即将掀开惟幕。

廷议在封建王朝的重大决策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是皇帝亲 自主持的会议。

大汉朝会形式有常朝、内朝、大朝会。

常朝在东汉一般是五日一朝。

常朝地点也一般在丞相府百官朝会殿中,皇帝也会亲自召开并参加的 议事。

刚开始皇带对常朝有控制权,到现在被外戚臣官把持看。

刘宏基本被排除在外,很少参加。

日常议事几乎都在何进的大将军府中。

内朝则是大司马大将军及侍中、常侍、散骑等加官参与的会议。

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

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 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

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政事、谏净拾遗、作为皇帝顾问、宿卫皇宫保护 皇帝安全等,与皇帝关系密切。

内朝召开相对频繁,其灵活性来自于当权者。

内朝召开地点的私密性,参加人员的亲近性,也使内朝召开的灵活性 更突出。

但是汉灵帝后期,刘宏经常生病,又加上宫中之事被董太后和十常侍 插手进来。

刘宏基本上很少召开这样的会议。

而大朝会则是最具典礼性的会议,召开规模宏大,彰显国家威仪。

除了两干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周边臣服大汉的胡人政权代表。

只可惜臣服于大汉的南匈奴人被刘玮火族,而鲜卑、羌人、山越、南 蛮一个个趁看大汉黄巾之乱时机,纷纷叛乱,不服大汉。

因而,这一次大朝会上,竟然没有看到胡人代表。

随着一众大臣进殿,在太监的指引下,文臣武将皇亲国戚将宽阔的大 殿塞得满满。

正前方,御阶之上,一张龙椅坐北朝南,空无一人。

文官在东,武官在西。

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二干石诸、大夫、博士,各有安排 群臣鸦雀无声,一个个站着,表情肃穆,宛如老僧入定, “皇上驾到!”

张让又是一声高喊,众人精神一振。

大殿侧门脚步声传来,头戴珠帘帝冠的刘宏,在八名宫女八名太监簇 拥下缓缓走来。

“吾皇方岁方岁方方岁!”

众臣起身高颂,整齐划一,声势夺人 “众爱卿平身,赐座!”

群臣纷纷席地而坐, 宋代之前,皇帝与群臣廷议,都是坐着。

而宋代是站看,到了明清,则是跪看。

这也说明了宋代之前,天臣们还是受到一定的尊重。

刘宏在龙椅上坐了下来。

他今天的精神似乎振作不少,极可能是刘玮给他送钱,有了底气,心 情好了不少。

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大朝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