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勐养镇(1 / 2)

房车环游记 画虎成猫 1265 字 1个月前

车辆出发后,宁静把手伸在空调的出风口前,嘴里连呼:“热死啦!”

她说:“老公,西双版纳这里真是热,它和深圳的热还不一样,又闷又湿的,很不舒服。你看我们在这里也玩了几天了,是不是可以往凉快一点的地方去了?”

虎永刚说:“我也正有这个想法。明天咱们在野象谷玩一下,然后去景洪的告庄转转,就往前走吧。下面的路程,基本上是往北走了,应该会凉快一点了。”

宁静叹口气:“这鬼地方,真不应该夏天来。”

虎永刚笑道:“昆明是四季如春,这里确实四季皆夏。你哪个季节来,这里都是夏天。”

从基诺乡到勐养镇,不足二十公里的路程,虎永刚搞不清楚,这还是不是国道了,但这条路却非常的漂亮,宽敞又平整的柏油路面,走在上面车轻松,人的心情也舒畅。

按照虎永刚的想法,现在才四点多一点,不如直接把车开到野象谷那里,驻车休息一晚,第二天开始游玩。

宁静却有不同意见。

她觉得今天到野象谷又玩不了什么了,热门景区的物价肯定贵,不如就住在勐养镇上。

虎永刚说:“那行吧,反正勐养镇到野象谷也就十几公里路,景区也要九点钟才开门,不着急。”

宁静说:“今天时间还早,我们到勐养镇买菜,自己做饭吧。”

虎永刚说:“行。你想吃什么?”

“我也不知道,到时候看着买吧。”

天气好、路况好、心情好,既然决定了这晚住在勐养镇,虎永刚也就放慢了车速,欣赏起两边的湖光山色。

快到勐养镇时,路边出了一片果林,树上挂满了累累硕果。

宁静想要下去拍照,虎永刚赶紧靠边停车。不过两人对那果树上结的是什么果,却有不同意见。

虎永刚以为是芒果,宁静却说是木瓜。

路边散步的一对少女,听见两人的话,抿嘴直笑。

虎永刚也笑着问道:“小妹妹,你知道的话,就告诉我们呗。”

其中一个少女说:“你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叫番木瓜。现在还没有成熟,我们也叫它青木瓜。”

虎永刚笑着为自己解嘲:“我就说吗,芒果也没有这么大啊。”

宁静却对两个少女身上的衣服,产生了兴趣。

这两人一看就是少数民族,但她们的穿着打扮,却不同于之前看到过的、傣族、哈尼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没有那么花里胡哨,头上也没有戴头饰。

宁静问她们是哪个民族的。

两少女异口同声:“我们是昆格族!”

虎永刚在自己记忆的海洋里搜索了一下,发现这又是一个未知民族,莫非和今天看到的基诺族一样,是自己的知识盲区吗?

在和她们交谈中得知,原来这个民族并不在个民族之内。

因为她们族人的数量太少,总共才00多户,还不足两千人,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由于她们生活习俗等方面与布朗族相近似,就把她们暂时划入布朗族。因此她们的身份证上的民族那一栏,写的是布朗族。

另外一个少女的民族观念很强,她愤愤不平地说道:“那只是暂时的!等我们昆格人强大起来,就会把它改回来的!”

虎永刚有些惊讶:“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

少女说:“我们本来也是外来户,加之人口又少,政府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把我们暂时编入其他民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虎永刚对“外来户”这个词很好奇,不知她们是从何处而来,是不是也和广东的客家人一样,从中原大地迁徙至此的呢?

少女说:“听我们上辈子的人说,我们的祖先是从一个叫做‘纳库里’的地方迁徙过来的。至于那在什么地方,时间太久,我们的族人又大多数去了泰国,留下来的这部分人中,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原来,昆格人的祖先叫“忽”。“忽”人为躲避战乱,从我国内地一个叫做“纳库里”的地方,经昆明方向迁徙来到了这里。

在迁徙过程中,大部分人渡过了澜沧江,经缅甸到了泰国,小部分人因为肚子饿了,在昆格山下的深涧里捉螃蟹充饥。

在等待螃蟹煮熟的时候,而耽搁了赶路。等这部分人吃饱肚子后,查看前方先走的族人砍芭蕉树,给他们留下指路的记号时,发现被砍的芭蕉树已经长出一尺多长,他们就认为肯定追不上族人了,只好留在这里。

当地土着傣族因此称之为“昆格”,即意思就是“遗留的人”。久而久之,“忽”人也就称自己为“昆格”人了。

宁静问及她们怎么和其他少数民族那样,也戴漂亮的头饰的。

少女说:“其实我们昆格人,不分男女都戴头饰的,只是今天的天气太热,我们两个就在附近散步,所以没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