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准备外出(1 / 2)

对于莲城,雪瑶可谓费尽心思、倾尽全力。她一心想要造福黎明百姓,如今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完成,看到莲城现在的繁荣景象,雪瑶心中倍感欣慰。

从秘苑出来的优质粮种,便是多年以后,它的子子孙孙,依然能保持生命力旺盛,茁壮成长。

这里的百姓,只要勤劳耕作,温饱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家畜家禽养殖也搞得风生水起,家家户户因此受惠。昔日难得一见的肉食,如今已成家常便饭。就连普通人家,也能时不时品尝这等美味。

酒坊中的美酒佳酿更是别具风味,可为欢乐之人增添几分情趣,亦能替忧愁之人驱散些许烦恼。

此外,成衣铺子也已发展到莲城的东南西北,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能选购到称心如意的服饰。

医馆坚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更何况,雪瑶亲手栽培了数十位医术精湛的医者。他们声名远扬,就连周边城池的居民也因此受益匪浅。

而雪瑶对于莲城的期望,远不止于此。

她望着城中热闹的景象,若有所思地说:“一个城市的繁荣,不仅在于物质的富足,更在于文化的兴盛和百姓的精神满足。”

身边的云朵朵点点头,说道:“瑶瑶你说得极是,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切实履行着救死扶伤的使命。

“我们要创办莲城的第一座学府,让百姓的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雪瑶眼神坚定地说,“哦,不,东南西北的分府一起吧。”

云朵朵有些担忧,“可是办学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五个点同时操作的话,资金不是问题,人力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雪瑶微笑着说:“嗯,资金方面不是问题,人力可以请柳公子想想办法。他人脉广,应该没问题。”

也是,瑶瑶之前开粮铺、酒坊等,柳茂东都出了大力。此事,想必也能行。思及此,云朵朵便也放下心来。

于是,雪瑶开始着手创办莲城的第一座学府。教育是一朝的根本,是民族的希望。

只有让百姓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才,为莲城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雪瑶带着秘苑众人着手筹备学府的建设。她首先联系了柳茂东,希望他能够协助寻找合适的建筑工匠。柳茂东欣然答应,并表示会尽快联系他的朋友们,一起为莲城的学府贡献一份力量。

在人力得到保障后,选址也定了下来,雪瑶便按照之前的具体建设方案,安排施工。

雪瑶亲自挑选了学府的负责人和先生,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雪瑶还亲自制定了学府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每一个进入学府的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而系统的教育。

学府建成后,雪瑶又鼓励百姓们送子女入学。她深知,很多家庭可能因为贫穷而无力承担子女的学费,于是她决定,凡是家境贫寒的学子,学府都将免去他们的学费,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

这一举措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感谢雪瑶为莲城所做的一切,他们愿意为莲城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莲城学府逐渐成为了莲城的文化中心。它不仅为莲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还为莲城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雪瑶看着莲城的繁荣和进步,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她的付出,为莲城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况且,困难的人家,都有了出路。

陶家对原主有救命之恩,雪瑶对此自是永生难忘。

如今,陶家可谓已是兴旺发达。雪瑶不想他们沉浸在滚滚而来的钱财或者丰富的物质上,她更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于是,雪瑶开始寻找契机,让陶家的人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先进的理念。

雪瑶对陶旭知说:“你应该多出去与人交流学习,和各地的商人、官员、学者建立联系,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旭知听从了她的建议,开始频繁外出。

雪瑶还经常邀请一些有识之士来莲城做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

她对陶家人说:“你们要多与这些优秀人士交流,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在雪瑶的引导下,陶家的人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局限和束缚,开始积极拥抱新的思想和文化。

他们开始重视教育,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才能和品德。陶家人说:“我们要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莲城的百姓谋福祉。陶家人表示:“我们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莲城变得更美好。”他们还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为莲城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看着陶家的变化,雪瑶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她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