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秋收(1 / 2)

这一夜,沈渊如愿进了苏晚晚的空间,睡上了她睡过的大软床。

当然,某些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一夜温馨,老宅那边却是一个个激动地差点没睡着觉。

看着沈肃带回来的金银,一家人都兴奋地睡不着。

他们也知道这是沈渊顾着他们家,这才让沈肃跟着捡了便宜。

这些金银,他们赚十年也赚不到啊。

“正好,晚晚说让我们让磨坊扩大一些,做那什么红薯粉条,剩余一些咱们买些地,对了,你姑姑他们要盖房子,咱们多借给他们一些,既然盖了,就盖的大一些,宝林总要娶亲的,干脆一步到位。”

张翠花已经对这些钱有了规划。

沈松青看着自家婆娘,也是心中感动。

这些年多亏了她操持,对待他这边的亲人是真没得说,他心里感激啊。

“你娘家侄儿那边也帮衬一下吧,磨坊这边需要人手,不行就让他来咱磨坊做工,多给些工钱,等赚了银子,他就可以回村自己弄个磨坊,也总是个营生。”

婆娘娘家的侄子也是厚道之人,帮衬一把也是应该的。

“老头子你这么说,我可当真了,赶明儿就让他来。”

夫妻二人不说二话,张翠花直接应了。

“现在家里分一下工,我和老大媳妇在家里卤肉,你和侄子去磨坊干活儿,老大老二老三你们去沈渊那里帮忙,虽然买了人,但毕竟是新来的,也不知道人品都咋样,你们得先去看着,让沈渊少操点心。”

“沈晴在家里看着孩子们,随机找活儿干。”

张翠花把一家人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一家人没一个有意见的。

“嗯,后日就该收秋了,目前先以秋收为主,还跟以往一样,都得下地干活儿,尽早完成秋收和耕种。”

沈松青更关心秋收问题,今年这秋收,可让人激动呢。

金秋时节,县令大人亲自领着几个衙役和家人到达了大柳树村。

农业办已经建成,里面有很多房间,也不怕没地方住。

许大娘领着小多多干脆直接住了进来。

这次秋收不仅仅是万千农民的事,也是许怀远的大事。

红薯玉米的事情早就呈报给朝廷,这大柳树村的秋收,关乎到以后的大夏朝的粮食安全。

虽然早已经估约莫出产量,但是也没有亲自来看一看更让人来的欣喜。

首先要收的就是全村的红薯。

一家一亩地,也有百十亩,县衙的人都来帮忙。

不是沙土地,挖起来比沈渊家那几亩沙土地要费劲很多,但是大家干的也是热火朝天。

看着一串串红薯从土地里被挖出来,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农业司赵大人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带着人在地头称重记录。

沈渊家的红薯种得早也早就挖完了,所以他家开始收其他作物。

首先就是那些玉米,这玉米是头一次种头一次收,原来需要一棒子一棒子掰下来的,然后再给抬出去。

弄完这些,还要把玉米杆子给砍了才能进行下一轮的耕种,收起来还挺麻烦。

好在家里现在有十个奴仆,分工合作,动作也很快。

一筐筐的玉米从地里抬出来,都堆在地头,最后被一辆辆牛车给拉回家里。

家里放不下,就堆在作坊那边。

苏晚晚就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剥玉米皮。

这个工作她会,小时候经常做的,还跟奶奶学了很多编法。

玉米被一串串的编起来,挂在墙上风干,能放很久。

两个婆子跟她学,新奇又有趣,这可都是粮食啊,东家太厉害了,这一亩地也不少呢。

赵庆海知道他家收了玉米,也跑来观看。

看着院中的墙上挂着那一串串金黄色的玉米,颗粒饱满,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场景,太让人激动了,比见到大片的小麦在地面晒着都让人激动。

真想找个画师,让这场景画下来。

想到这里,他猛然想到一个人,急匆匆地又跑到红薯地里,拉来了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中年男人。

这男人姓孟,苏晚晚是见过的。

他是沈渊从新平县带回来的一个人,据说是在黑风寨一并救出来的,擅长机关算数,帮了不少忙。

知道他是大柳树村的,便跟着一起来了,说是要找一个故人。

这故人便是赵庆海,原来二人是同窗,更是好友。

孟迁这人喜欢四处游历,这次也是听说了通许县一个村子发明了很多农具,还发现了高产作物,想到老友在通许县,便想着来看看。

谁知路过黑风寨的时候,就被掳了。

也幸好碰到沈渊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