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苦中作乐(1 / 2)

来顾家帮忙扩建的,除了顾家自己的本家外,村里来了大几十人。按道理来说,他们家只是扩建,用不了这么多的人。但顾亮有心帮助这些一天连一碗粥都没得吃的村民,所以并没有嫌弃人多,反而增加了工程量,准备将山脚下的地方一并盘下来建围墙,盖房子,砌牛棚,俨然一座小庄园的模样。

山脚下本来还有一小块田地的,不过现在田地又种不了粮食,主人家一听到顾家要买,立马就答应了下来,换取了一些救命的粮食。都到这份上了,人们巴不得有人来买他们的田地,哪还管的了以后有没有田种,先把命苟住再说。村里人看顾家拿粮食换了这块地,眼红的不得了,只恨自己家没有地在这里,不然也拿给顾家换了。

由于人多,即使每天只干半日,进度还是十分快的,两三天便差不多做好了所需的土砖,要不是石洞流出的水不够,需要从远处挑水,这进度还能更快。就连建房所需要的木头也不需顾家亲自去山上寻,自有帮忙干活的人给弄好。可以说顾家当起了甩手掌柜,只需现场监工防止有人混入后山老院子就好,那里面存放的可是顾家未来几年的命脉。

“来来来,大伙先喝点水再干,日头这么大,别中暑了!午饭马上就好了,大伙吃完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千万不要顶着日头出门,如今天干物燥易中暍,一不小心可能命都没了。”说这话的是顾伯喜,他不忍村里人这么热的天还在干体力活,所以经常跑过来给村里人送水,提醒他们找个阴凉处再干,即使干的慢一点也不打紧。

顾伯喜这几天不时的送水赢得了不少的好感,干活的人见到他也是笑脸相迎,见他来送水立刻围了过来讨水喝。

顾伯喜一边提着陶壶给大家倒水,一边提醒大家慢点喝。出于自己所学的医术,顾伯喜很是知道人在大量干活后不能猛得喝水,容易引起不适,甚至腹泻呕吐。为此这水他还特地煮沸过,用陶罐沁到刚好下嘴的程度拿过来的。

先拿到碗的人在喝到顾伯喜带来的水后问道:“顾三,你这水咋明明是温热的,喝起来却让人感到凉飕飕的呢?回味还带点甜,咋做到的?”

其他还没喝到的人听别人这么说,也纷纷向顾伯喜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顾伯喜在大家的注视下显得有点不太好意思,有些害羞的解释道:“我看大家在烈日下干活,所以特地用薄荷煮了水,再用鱼腥草浸泡拿过来的。薄荷清凉,鱼腥草回味带甜,它们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清利头目的功效,最适合大伙干完活后服用。这些都是以前我进山寻到的药材……………”

大伙都知道顾伯喜如今是个郎中,医术很是不错,但听到顾伯喜长篇大论谈起药性来,他们也头大,连忙争先恐后表示感谢,让顾伯喜不要再说了,他们已经感受到顾伯喜的心意了。

虽然大伙不愿意听顾伯喜讲药性,但大伙都知道顾伯喜是为了他们好,所以很是开心,一个个的排着队等着顾伯喜给他们倒水喝。

由于这水口感清凉回甘,味道十分不错,不到一会儿两大罐的水便被人瓜分完了。这倒弄的顾伯喜不太好意思了,觉得自己煮的太少了,毕竟哪有人招待给自家干活的人连水都不够喝的。

顾伯喜只能向村里人道歉,说他现在就回家去煮,煮完立马送过来。顾伯喜这般客气倒是让村里人惭愧了,表示不是顾伯喜的锅,实在是他煮的水太合大家的胃口了。甚至有人开玩笑的说他们这些人都是水牛,顾伯喜就是把长江水都拿过来了,他们也能给喝光。

他们这边一直有人将男人称作牛的习惯,牛这种动物是干庄稼地的好手,所以男人被称作牛会被认为是一种夸奖。那人把在场的人都称作水牛,大家并不觉得冒犯,反而很是开心,笑声一片。

就在大家其乐融融打趣成一片时,人群中眼尖的妇人望着不远处的牛车说道:“大家快看,顾家放饭了。”

他们这群帮顾家干活的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顾家并没有嫌弃他们干活没有成年男人干活厉害,一视同仁将他们收下了。只要你来干一次,那就管你一次的饭,去留都由你,对于他们村来说,顾家现在就如同观音菩萨一般,只要你来,他就在这里等你。

随着妇人的话语落地,众人也都瞧见了顾伯喜拉着牛车装着几个木桶向他们缓缓走来。随着距离愈来愈近,大伙的讨论声也愈发高涨:

“诶,你说顾家今天粥里加了啥?”

“粥里能加啥?米呗!要不就是高粱粥里加的是高粱,荞麦粥里加的是荞麦,没良心的就往粥里加糠。”

“一看你昨天就没来,昨天顾家粥里面加的有绿豆,说是天气热,加了绿豆好消暑。”

“是吗,我这几天去山上寻吃的去了,没有来。眼下绿豆卖的比米还贵吧,顾家也舍得放?”

眼见二人聊的火热,旁边第三人也接着话茬说道:“这有什么,顾家的人心可是实打实的善,一来没有苛责我们进度,二来每天还变着法的给我们弄不同的粥来吃。虽然都是粥,但也相当不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