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板荡之地 卧虎藏龙(1 / 3)

巡航 秋叶_2021 2066 字 2022-11-14

《赵氏兵书》三卷的传授,向来只在赵氏族人之中传授。纵观赵氏全族亦非无人可以继承《赵氏兵书》三卷,只可惜赵家子弟均以习武为荣,并不喜好狗头军师那一套做派,特别是司马家族,尽以阴谋算计的龌龊勾当而闻名于天下,早就招人痛恨不已。在此风气助长之下,赵氏族人中又有谁愿意让族中兄弟给自己找不痛快,何苦来哉呢?,赵老画师以授画为名游历江湖,也是为求得一位心地仁善的聪慧之人,来传承自己的衣钵。由于赵老画师中年丧妻,其后一生未娶,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海州城内墨雨轩主人,墨雨姑娘。由于赵老画师一生隐姓埋名方能躲过仇家追杀。故而只能通过游历江湖的方法来寻觅衣钵传人。寨主家的傻儿子杨峰杨少寨主虽然愚笨不堪,但胜在心地良善,遇事从来并不先为自己打算。赵家祖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首先注重人品。

赵老画师所在的出自蜀汉大将赵云后人的赵氏家族成员,与蜀汉另一位大将马超的后人,自蜀汉灭亡后,相互扶持共同逃离了蜀国,各自回归祖地故里求生。历经五十多年的互为连结,已成通家之好。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出身扶风马氏家族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统领马腾的部队。割据原来马家势力所在的"三辅",依旧屯兵于槐里。(槐里:古地名,东汉为右扶风、三国中为魏国的扶风郡、晋为始平郡治所。经咸阳至西安仅有四十公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有一女嫁于刘备第三子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扶风茂陵马氏家族始祖为东汉初期的伏波将军马援。马援,字文渊,今扶风城西伏波村人,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东汉开国元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能征善战的将军。

马援先祖是战国末年赵国惠文王时期名将赵奢。赵奢因对赵国御敌拓土累立战功,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赵惠文王卒,赵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赵在长平开战,这时赵奢己经去世,孝成王命赵奢之子赵括御敌,被秦大将白起斩杀,全军覆没,秦屠杀赵国士卒十万余众,致使赵国国力衰竭。按当时赵国法律,赵括家族应满门抄斩,祸灭九族。因事前赵括之母,奢之妻,曾对孝成王说过:括可不使为将,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不信,括母曰:如果大王一定要用他,那么日后若有不适不要牵连我和族人。赵孝成王答应了括母的要求。与赵奢同朝为官的蔺相如谏孝成王曰: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宜担任大将。孝成王不听,致其遭此大败。因括母有言在先,故而未灭赵家九族。

孝成王在位,朝中一批老臣受权臣郭开等人的排挤,如廉颇、蔺相如等失势,秦乘赵国奸臣贪赃枉法,禍乱朝纲之机,施阴谋,耍鬼计,使赵国的决策完全由秦国牵着鼻子走。赵孝成王死后,悼襄王继位,以谋反罪屈斩大将李牧,关押副将司马同,使国人为之震惊。那么对以前长平之战惨败不了了之的处理,悼襄王会不会旧事重提?赵奢之妻以及族人为了避祸,在蔺相如等人的策划下,一同逃到了秦国一个比较偏避的地方即今扶风城西龙泉村居其沟谋生。按古人风俗习惯移赵奢墓土于今伏波地域,设陵,取茂陵(伏波村之前称茂陵,早于汉武帝时的茂陵),表示后代兴旺之意,因赵奢封马服君,赵氏家族离赵入秦后,为避祸患故改赵姓为马姓。

马援是赵奢九世耳孙(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自幼聪明,常有过人的远見,他自幼不喜读书,但他却并非是一味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勇武之人,后来马援当了郡督邮。他曾经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后畏罪潜逃往北地郡。后遇天下大赦,马援于北地郡畜养牛羊,过起了游牧草原的平凡生活。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于他,逐渐的他周围亦有几百户牧民,听从他的指挥役使,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对这些听从自己的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

马援种田放牧,能够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而收获颇丰。当时,共有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数万斛。对于这些田牧所得,马援慨然长叹,说:"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将所得之财产都分给追随自己的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因此马援在北地郡陇汉一带广受当地氏、羌、汉民的拥戴。很是享有威望。

蜀汉被灭以后。马氏族人与赵氏后人结伴相互扶持逃离蜀国。回到祖地扶风郡。另有一支则前往北地郡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