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亩产670公斤,你敢信?(1 / 2)

守城的点子有了。

赵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将军权从几名权相手中夺过来。

李云龙的计策风险大,收益高,算是下策。

赵谌此时把注意力集中在雷战身上,想听听对方有什么高见。

“北宋末期,几名权相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儿。”

“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

“将打压下去几人手中的兵权收回来,然后再将拉拢的几个人给除掉。”

“这样一来,风险小,收益高。”

雷战扎里扎煞的胡子,将他的嘴巴隐藏起来,根本看不到他的嘴巴在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腹语术呢。

赵谌将这个办法同样记录在案。

只是这个办法有些太慢了。

北宋汴京城城破在即,用这样的办法取得军权平稳,时间成了最大的问题。

算是中策吧。

赵谌在这条计策后面写了一个中字。

“小赵,其实想取得军权何不如直接软禁几名权相?”

“只要他们的软禁起来,替代他们发号施令。”

“这样一来既不需要承担他们骤然暴毙后军队哗变的风险,又可以有效的将大权掌握在手中。”

政委赵刚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给赵谌提出了一条宝贵意见。

“利用太子身边的心腹、亲信,控制几名权相。”

“一边获取大权,另一边可以铲除军队中的异己,达到迅速控制军队的目的。”

听完这番话,赵谌瞬间眼前一亮。

不愧是政委啊,这才是上策!

众所周知,北宋靖康二年,宋钦宗听信谗言,加上自己脑子短路,竟然亲自做使者,自己把自己送进了金军的大营。

结果可想而知,宋钦宗就是肉包子,金军就是猎狗。

让猎狗刁住了肉包子,那儿还有能回来的道理?

所以,赵谌也清楚,城中没有了宋钦宗,那他穿越成为的这个太子,就是城中绝对的一把手。

依仗着太子的身份,控制住军队,就能够将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至于那个没用的太上皇宋徽宗,就让他继续留在后宫,练习他的瘦金体吧。

当然,宫中的禁军之中,也有不少权相的亲信,可利用太子身边的人软禁他们五人。

这与挟天子令诸侯的套路相差无几。

只是太子需要承担的风险,可要比那些权臣大的多,一旦失误就有可能被几名权相联手给软禁起来。

可是相比起直接斩首行动的风险来说,这种风险就很低了。

低风险,高收益。

这不是良策,什么还是良策?

“老赵啊,要我说啊,你这个老小子就是诡计多端。”

李云龙在一旁忍不住“嘲讽”赵刚。

“果然啊,还得是你们读书人啊!”

“像咱老李这样的老实人,是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好计策啊!”

听着李云龙的话,赵刚忍不住翻了翻白眼儿。

“我说老李,你这是夸我,还是变着法儿的骂我?”

“夸你,必须是夸你啊!”

李云龙一脸的“贱笑”,让人一看上去就是没安好心。

“政委,如果说我们守城也守得差不多了,也将敌人击退了,那政治方面怎么才能缓解宋末的窘境呢?”

赵谌记录好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后,又一次的抛出问题。

之所以将上中下三条计策全部记录下来,是赵谌也不确定,自己穿越回去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这三条计策,是赵谌用作备选方案的。

赵刚摩挲着下巴:“开海贸易,这是首先当务之急的一条。”

“从古至今,海禁的政策是最大的毒瘤之一。”

“海上贸易可以宣扬国威,同时还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换取大宋没有的东西。”

赵谌点点头,对政委的话非常赞同。

政治方面开海贸易是当务之急。

宋朝在神宗元丰二年才取消海禁,但在动乱的北宋末年与南宋初年,海禁政策仍旧施行。

想要北宋真正的强大,开海就是必然的。

“可是有个问题,开海带来的后果就是会有数不尽的海盗。”

“这些海盗杀人越货,在古代很难处理啊。”

赵谌又有些头疼起来。

古代想要围剿海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赵啊,这你就不懂了吧?”

“你可以学习一下其他国家的办法,比如允许商队编制自保的武装力量、允许当地渔民自发阻止抗击海盗又或者是收编海盗组成缉私海军等等。”

雷战稍稍低着头,瓮声瓮气的说着。

“海盗之所以会成为海盗,无非是利益二字。”

“你可以收编海盗,让他们去劫掠其他沿海国家的港口。”

“我给你推荐几本书《海盗的心声:我不是海盗》、《海盗三部曲,抢劫、抢劫还他娘的是抢劫》……”

“这几本书你要融会贯通,就不愁治理海盗了。”

赵谌惊得下巴都差点儿掉下来。

他暗暗想到,这蓝星的图书馆里,竟然还有这一类的书籍?

自己在地球的时候,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啊!

我滴个乖乖。

这算是小刀捅屁股,开了眼了。

赵谌急忙记录下来,生怕自己遗忘了什么。

“说到战后政策,其实安民也是重中之重。”张渡航缓缓开口。

他伸出手,掸去了肩膀上的蚊子。

“安民政策就相对简单了,百姓要的无非是粮食和钱。”

“古代的粮食产量不高。”

“我推荐几种种子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这些水稻种子都可以留种,是目前蓝星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种种子。”

“其中龙粳31号种子的亩产量,更是高达670公斤左右!”

嘶!

赵谌倒吸了一口冷气。

亩产670公斤,这个数字在北宋相当于11石左后。

而北宋时期的亩产量也不过2石到3石的样子。

这种产量,妥妥的直接起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