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偶遇(2 / 3)

溥伦带来的几位茶商、瓷器商、丝绸商,也在这里进行售卖。

中国来的茶叶、瓷器、丝绸堪称大杀器,即便价格高昂,摆出来没多久就卖得光光,美国商人甚至签下了长期订货合同。

看到中国商人的摊位空了,其他人才转去看印度来的红茶。

几个女人在看到几家售卖中亚地区服饰的展位后,纷纷要穿那些独特的衣服。

李谕感觉颇为无趣,就自己先出去溜达溜达。

刚走出生产馆,李谕就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司徒美堂。

“好兄弟!”司徒美堂走过来高兴道,“我听说你到了美国,马不停蹄就赶来见你。”

李谕抱拳道:“司徒大哥。”

司徒美堂又指着身后:“一起来的还有我们洪门的大佬黄三德先生以及孙文先生。”

黄三德目前执掌全美洪门,今天他是第一次当面见到李谕,说道:“幸会幸会,阁下是我们中国人之骄傲。”

李谕同他握手道:“见过黄盟长。”

黄三德又与提起身后的孙文:“中山兄弟今年已经加入我洪门,拜为‘洪棍’。”

孙文说:“我与帝师曾见过面,美堂你可是有了一个不得了的兄弟,连我都羡慕得不得了。”

司徒美堂哈哈大笑:“这一点我可丝毫不想谦虚,我的确高兴得很。”

黄三德说:“正好我们愁着找不到一个向导,有伟大的帝师为我们带路,再荣幸不过。”

司徒美堂连忙给他补充:“是神秘的伟大的广博的东方科学巨人。”

李谕笑道:“你们就不要说这么多定语了,今天我耳朵都要听出茧。”

他们几人比较感兴趣的是机械馆、运输馆以及教育和社会学馆。

机械馆与运输馆的面积最为庞大,也是当下美国最想向世人展示的东西。

机械馆的屋顶矗立着六座八九十米高的尖塔,非常引人注目。世博会还专门把一条铁路修到了机械馆旁的一座能源建筑,每天都会运来500吨煤以作会场能源之用。

中山先生感慨道:“若是我们也能有十余万里铁路,何愁国之不强!”

老美是典型的“铁路一响,黄金万两”,而且不是花钱,是挣钱。

他们能在几十年里超过英德成为世界工业第一强国,实际上靠的也是基建……

老美这个第一代基建狂魔,截至1900年就修了差不多四十万公里铁路,简直丧心病狂。

不过后来很多因为是过度建设,被废除了,到了后世,老美有效的铁路里程大概是25万公里左右。

咱们是15万左右。

不过你肯定没有感觉到铁路不够用,因为15万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

而且咱们由于三级地形的特点,修铁路的难度比老美大得多。

此前提到过,美国修铁路是采取的政府补贴制,这个补贴力度蛮大。

平原地区每英里1.6万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万美元,高山地区每英里高达4.8万美元,同时铁路线两侧每一英里铁路赠送6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开采权。

当然了,这些都是针对西部的铁路,为的就是老美自己的“西部大开发”。

而中山先生的所谓“十万公里铁路”,应该是出自他的《实业计划》、《建国方略》等。

甚至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8月,就给宋教仁写过一封信:“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修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五大部之间。”

他甚至不惜把所有权利都给宋教仁,专门当铁路督办去修铁路。

要不说他境界高,他是真想革命并且富强的人。

他的计划有一些和后来的线路重合,但也有一些属于比较多余,不过没必要因为这个苛求他,毕竟人家又不是专业的铁路设计师。

几人又看了其他的几个馆,在社会学馆又看到了二十世纪初展览会的一个常规陋习:人类展。

许多世界各地的土著被放在了不同的展位,差不多有接近30个土著民族,超过500人。

“人类学村”的负责人麦基甚至按照进化顺序给他们进行了排序。

单论时间地点,最触目惊心的应该是其中的印第安人展览。

被抢了地盘,搞得几乎灭族,还被拿出来当展览,太惨了。

不仅世博会有人类展览,作为世博会附属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也搞了个所谓“人类学日”,专门让土著参加,以测试他们的身体能力。

麦基还拿土著的运动会成绩和当年获得奥运冠军的白人成绩对比,自然差距颇大。

最后麦基得出结论:“……人类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白人的负担——因为,从人类世界的现状来看,白人和强者是同义词。”

这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