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省亲(2 / 3)

奈:“谁叫洋人一直叫我们东亚病夫,还天天叫嚣黄祸论,国人更是失了自信。虽然智商测定有诸多弊端,但总归能让国人重新找回信心,只要利用好,利大于弊。”

陈宝泉作为师范学校的校长,自然明白教育理论,思索片刻说:“院士先生说得有道理,我会在学校中进行深入研究。”

李谕说:“你们研究再合适不过,正好加个心理学系。”

陈宝泉说:“心理学系不太好办,但加到课程中不成问题。”

早在京师大学堂时期就请过心理学教师,这方面他们肯定在行。

李谕说:“如此也好,教育怎么可能少了心理学。”

几人喝了一杯茶后,便动身前往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李谕照例开上汽车。几年过去,北京城又多了不少汽车,但总体还是没多少,开汽车依旧非常拉风。

进入学校,李谕发现校园很简陋,校舍也不多。

陈宝泉说:“两年前我接到北京教育部的调令,来此担任校长,校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今其实已经好了不少。”

李谕当即说道:“我愿先捐50万银圆,资助学校建设。”

陈宝泉连忙说:“先生的好意心领了,让您来讲学已经非常过意不去,怎么还好意思让您如此破费。”

“都是娘家人,就别和我见外了!”李谕坚决道,“要是不收,讲座我也不开了。”

陈宝泉说:“恭敬不如从命,实在不知如何感谢院士先生!您放心,我绝对会将捐款全部用在学堂建设之上。”

钱玄同则震惊道:“李谕先生魄力太大了,50万可不是小数目!”

“就还好,”李谕说,他没有什么压力,单单从日本国赚回的钱,50万也只是个零头,“今后随着学校建设,我会继续追加投资。”

“院士先生对师范事业如此重视,老夫太感动了!”陈宝泉扶了扶眼镜说,“一個月前,袁大总统召见本人,我曾列举师范教育之重要,培育更多人才必然需要师范学堂。可惜总统府拨不出太多资金,我们只能节衣缩食。”

民国期间,教育部管辖的几所高校都过得挺不容易,不像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那么滋润。

主要原因就是没钱。

钱玄同笑道:“有李谕先生的捐款,今后的薪水总算有了着落。”

与当初的师范馆一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开始就设立了数理专业,而且是重点专业。

陈宝泉带着李谕来到教室,准确说更像一个小学教室,里面挤满了人。

李谕站上讲台,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谕伸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数理对于咱们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熟悉是因为几千年来一直都有,陌生则是这几百年咱们不小心丢下了。不过不要紧,丢下了拾起来就是。

“数理科学本身的研究其实不太依托环境发展,尤其数学,只要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思维,然后依靠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做研究。

“我这次在英国就见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印度人。印度各位知道吗?那也是一个落后的国度,甚至还是个殖民地,但他们都能出现拉马努金这种神奇的数学天才。”

李谕给他们讲了讲拉马努金的故事,还拿出了几张自己拍摄的拉马努金笔记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研究数理也可以很有趣。

总结时,李谕说:“数理科学是非常美的学科,那种沉浸于逻辑海洋,挑战人类思维极限的感觉非常奇妙。”

在教室门口的陈宝泉对钱玄同说:“李谕先生的演讲才能原来如此优秀,说得我都想研究研究连分数。”

钱玄同说:“就是,可惜已经过了那个年纪。”

李谕最后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出个作业,要是能做出来,会有额外奖励。”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数,“31,331,3331,33331,333331,3333331”,然后说:“这些都是素数,你们有谁可以证明出来下一个数字33333331是不是也是素数?”

放下粉笔,李谕离开教室,陈宝泉请他来到办公区参观,李谕赫然发现墙上竟然也挂了一幅自己的画像。

李谕指着画像说:“陈校长,这个……”

“哈!”陈宝泉笑道,“既然是娘家人,挂个画像不过分吧?”

李谕摊摊手:“好吧。”

进入校长办公室,李谕看到里面坐着一对英国父女。

陈宝泉介绍说:“这位是苏慧廉先生,还有她的女儿谢福芸女士,两人均来自英国。他们一直想见您。我告诉他们今天您会来,所以就在此等候。”

苏慧廉与李谕握手道:“院士先生,本人对您敬仰已久。”

陈宝泉继续说:“苏慧廉先生曾经接受李提摩太邀请,担任过山西大学堂校长一职,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