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073 二年会试(1 / 2)

第七十三章

柳贺没怎么谈过恋爱, 这会儿觉得自己像个傻乎乎的愣头青,读书读累了便把荷包拿出来看两眼。

来柳家撸猫的施允只觉无语。

柳贺瞅他:“有本事别来摸我家滚团!”

施允如今越来越过分,竟做出了带他家滚团回家的邪恶之事, 滚团于是认识了施家的路,时不时便偷摸溜过去。

施允成婚后与父母、娘子住在一处, 据他说,他已与他家娘子达成一致,之后也要抱一只猫回家养。

成婚之后, 施允性子倒是比以前活泼了些,柳贺同样也是如此,考中举人之后, 两人身上的担子卸了一大半, 拿现代打个比方,他俩就相当于全职在家考编, 考中了才有放松那一日, 若是考不中,就只能坐吃山空, 还没有任何回报。

对普通人家来说, 养着一个读书人就是无底洞。

施允和柳贺熟, 自是知晓他如今在谈一门亲,不过细节柳贺没有透露, 毕竟面前这位兄台连未婚妻的事都瞒着自己,施允为这件事已经和柳贺赔过一次罪,柳贺却在这时候小心眼了,时不时就要调侃几句。

毕竟能调侃施允的机会也并不多啊。

……

两人都过了乡试, 在读书上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眼下备考会试, 两人不约而同地都将步子放慢了下来,谈文章时必然将一篇文章读到透彻。

柳贺新居的书房大,容纳四五人一起读书不成问题,施允便时不时往他家跑。

这天他刚过来,一眼便瞧见了柳贺书架上的《吏部题稿》、《纶扉奏议》等集册,不由看向柳贺:“哪里来的?”

柳贺微微一笑:“你猜?”

这自然是杨乡绅借予他的,皆是杨一清生前的奏议文集等,对柳贺来说,这对他练诏诰表等很有帮助,且日后若是进了官场,这就是标准的官场文章。

杨乡绅家中藏书不少,元宵节后柳贺与杨家女儿的关系算是定了下来,他便将一部分藏书借给了柳贺。

杨乡绅并不觉得柳贺是只知读书的呆板之人,自两家谈起亲事之后,他细读过柳贺的文章,只觉文章体现柳贺胸中丘壑,即便言语少了些,可男儿生活在这世间,重要的并非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应杨家娘子的要求,杨乡绅也曾观察过柳贺数回,在他看来,柳贺并非那等表里不一之人,当他的女婿是足够的。

“今科春闱快出结果了吧?”施允忽然道。

柳贺看了看黄历:“就在这几日了。”

两人决定了下一科赴考,对于这一科会试的结果自然也是关心,等了一段时日,会试与殿试的结果都出了,隆庆二年这一科,镇江府中无一士子上榜,虞知府可谓面上无光,他得到殿试结果时还问了声柳贺,却听左右说,柳贺并未赴这一科会试。

“这解元郎似也没什么大志气嘛。”虞知府沉着脸道。

左右师爷只能再三劝解,心中却也觉得虞知府小气,科考一事本就是举子自由决定,不过是慢了三年而已,又并非解元郎不去赴考了。

何况他去年还因柳贺考中解元一事夸赞柳贺,现在又翻脸不认人了。

论起气度,虞知府比之唐知府还是差上不少的。

这一科会试的主考是内阁大学士李春芳,眼下内阁首辅是徐阶,按大明朝会试的定例,会试主考一向由次辅担任,待徐阶退了李春芳便可自动晋升首辅,当然,他这首辅当得并不顺,毕竟内阁中有高拱,有张居正,李春芳又并非隆庆帝的基础班底,当上几年首辅便要收拾包袱回老家了。

这一科会试,罗万化为状元,黄凤翔榜眼,赵志皋探花。

对于赴考的士子们来说,这一科可谓并不友好,罗万化会试中的名次是三百五十一名,最终点了状元,黄凤翔会试中的排名为二百二十六名,赵志皋则是七十七名,一科会试只取士子四百,罗万化却在殿试中被点为状元,恐怕是大明会试史上会试殿试名次相差最大的一科。

柳贺看了眼进士名册,在他印象中,赵志皋、张位、沈一贯、于慎行、朱赓等人都是当过内阁学士的,罗万化黄凤翔这几人的官职也不低,论含金量,这榜比之申时行王锡爵那一科都毫不逊色。

可谓强者如林。

柳贺再去读这一科的会试程文,果然有见的的文章不少,尤其状元罗万化的文章,可谓直抒胸臆直指弊病,只是这样的文章内阁会不喜,但皇帝却欣赏其中的烈烈声势。

所以罗万化的官位不如赵志皋、张位等人高,但放眼整个大明朝,和其他状元相比,他的官职已经不算低了。

柳贺既关注这一科的会试程文,也关注会试的出题,近几科的会试题他都看了,他通常会看题之后琢磨文章,会试试题通常出得四平八稳,这一科最大的不同便是李春芳在程文中以庄子之言破题,而非以朱子集注为据。

对于考生来说,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值得思索的,因李春芳本身更推崇王学,因而将《庄子》选入程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王学逐渐影响取士文风的表现,李春芳这边开了头,科试之中,士子们恐怕更爱王学文字,而将程朱理学弃置不顾了。

这一科罗万化及黄凤翔等人的名次变化柳贺也在分析,殿试与会试名次相差如此之大,显然是观点比文采更重要的体现,当然,对现在的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先过了会试,会试通过才能考虑殿试,会试不过,一切都毫无意义。

……

之后的一年,柳贺都在家中读书,他从接触四书五经开始便有自己的读书心得,到了现在,他的读书之法越来越纯熟,如何将读书成果运用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