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番外一(2 / 4)

活不下去,人家那是听他不打算顺手将人收了才闹死闹活,偏他看不清楚还要跟着去官府解释清楚。”

苗婉噎了好半天,才问出口,“那大舅怎么就进了牢房呢?”

若对方真敢算计到她舅舅头上,以乔家如今的地位,不会欺负人,想让人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是能做到的,怎么就闹到了郡守府去。

云氏脸红了一瞬,“阮家不纳妾,你大舅迂腐,非说有嫡子,家规不可违,他说什么都没做,可人证都看到了,对方嚷嚷着要见官,你大舅就老实跟着人去了。”

阮祈成亲晚,早年也有过通房,可他是个守规矩的,成亲后身边确实只有云氏一个人,要不是因为他守规矩,这样糟心的相公,云氏是真不想要。

人家郡守也无奈,阮祈去了就说自己愿意接受审问,绝无任何逾越之举,郡守想要将人放了吧,外头好些人嚷嚷着乔氏外家不能仗势欺人。

阮祈怕给苗婉惹事儿,主动要求被关进去了,给郡守都为难的够呛,赶紧叫人通知了云氏。

苗婉这才明白过来二舅母说的大房能有多憨。

“不是,讲道理,这事儿明摆着就是有人算计大舅舅,即便不是算计,是个误会,先将人接进府里,那小娘子是个老实的,妥帖替她寻户人家嫁了,若是个不老实的,想收拾他们一家子还不容易?”

用脚指头想都能想明白这是个算计,人家都舍不得赔个嫡女出来,等人被接进了阮家,若那庶女是被逼的,也算是救那小娘子于水火,若是那庶女自愿,冥顽与否自有不同的应对之法。

大舅不明白,大舅母也不明白?怎么能就傻乎乎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呢?

云氏恍然一瞬,不好意思低下头,“咱们不是怕给你惹事儿嘛,省得让人说西北是乔家的一言堂,万一传到圣人耳朵里,说不定要忌惮乔家。”

苗婉叹了口气,她每年往外扔那么多银子,都快被外头人传成活菩萨了,这点事儿能有什么问题。

这事儿都不用苗婉出面,阿纯带着人去了趟郡守府,就将阮祈给接出来了。

而且那闹出事儿来的商户立刻就远远将庶女给嫁了,还给了非常体面的嫁妆,半点不敢再提阮家大老爷毁人清白的事儿。

主要是对方也没想到阮祈这么虎,人家就吓唬吓唬他,想要跟乔家攀关系呢,谁都想不到阮祈能把自己折腾到牢房里去,差点成了结仇。

不但苗婉就此歇了重用阮家大房的主意,后头那些想要攀关系的,都不再往阮祈跟前碰了,这种一根筋的伤不起。

过年的时候,女眷们坐在一块儿说话,云氏还跟耿氏提起这事儿来呢。

“以前家里家外的还有婢子和小娘子往上贴,明着暗着想伺候那憨人,自打我们大老爷进了趟牢房,再没有人往上贴了,倒是也安生。”

耿氏瞧着喜滋滋的云氏,和大李氏对视一眼,跟儿媳妇一样,着实是不知道该说啥。

当年一个王氏,就能将阮家逼得喘不过气,果然是有道理的。

说起那王氏和被流放的景阳伯一家子,耿氏倒是忍不住看了眼被乔瑞臣牵着不放手的儿媳妇,心里得意极了。

好歹儿媳妇没随了阮家人心肠软又好欺负还脑子不好用的毛病,阮家人说要收拾苗氏,结果几年过去,都不如儿媳妇进京那几日。

苗氏和王氏两家子如今都在临安郡挖矿呢,连王家老太太都还好好活着,却生不如死,一睁眼就得干活儿,哭都哭不出来。

为了尽孝,苗婉叫人大张旗鼓每几日都过去给两家子请平安脉,上好的补汤喝着,保管让人平安活下去,她这份‘孝心’整个西北都称赞不已。

倒是也有人问了,既然你乔夫人这么孝顺,作甚还要这般折辱娘家和继母家呢?

哦,这可是圣人下旨,让两家子干活抵债,一定得把被害死的景阳伯亡妻阮氏的嫁妆给补齐了退给阮家。

老百姓们就说了,这是为了乔夫人的母亲做主,她要是给两家求情,那不就是对母亲不孝了吗?

所以乔夫人分明是有口难言,分明已经是竭尽全力尽孝了,分明是太过善良……善良的两家人夜夜都要骂她,天天都被孝得想哭。

偏偏外头人还都说苗婉的好,这才叫聪明人呢。

阮家唯一一个聪明的,就嫁进了乔家,这怎能让耿氏不得意。

许是心情好,耿氏也就没注意到,云氏嘀嘀咕咕抱怨前阵子有人往阮祈身上贴的话,叫两个靠在软榻上睡觉的小家伙给听了个一清二楚。

几年下来,苗婉身边已经出了好些能独当一面的员工,她比刚开始搞钱那几年轻松多了。

乔瑞臣又总是在家,她装大佬的时候不免就多了些,总装大佬也着实无趣,她开始琢磨起如何好好教养孩子的事情来。

淘淘有耿氏和乔蕊教,其实小家伙除了性子急,规矩和教养都特别好,也不会故意欺负人,行事霸道点却不会欺负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