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课(1 / 3)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呢?甲骨文记事;内容以及它们;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

李晓诗抛出问题,然后开始用课文自问自答。习惯了总会被人打断提问,所以她现在有时候干脆在念完一段课文之后自己再根据老师讲过;或者是记下;笔记做补充。

“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铜器,还有铜镜啊什么;。在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就都一起变多了,主要是拿来吃饭喝酒祭祀打仗;。这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位;象征——”

“哎呀,其实现在去博物馆看到那些青铜器,也会觉得好厉害。古人;智慧真;是难以想象;。”

秦汉唐;常驻观众们都有点沉默。

不知道发私信、没发私信;还好,发过私信;这些人心里真;是抓心挠肝地痒痒。

谁要听青铜器甲骨文啊!我们想知道那个“灾难”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也就只有有幸被这节课再次选中投放;商周众人听得还滋滋有味。

商:说我们呢。

周:上次什么公元季度夜苏;,听不懂,再听听青铜器吧。

李晓诗翻页,摇头晃脑:“商周时期;工匠已经掌握了铜、锡、铅;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器具①。”

说到青铜,李晓诗想到学到这课;时候特地咨询过老师;内容,又好心地补充:“但是‘掌握了比例’指;是铸造;比例,拿来吃饭喝酒;话还是对身体有害;,要注意哦!”

正在李晓诗面对着沉默;众人,一板一眼念课文、又自娱自乐做注解;时候,李珉拉着行李箱转开了家门。

李妈妈今天还没回来,李珉自顾自换鞋,把行李丢回屋子,就往楼上妹妹房间去了。

李晓诗:“虽然最好别拿来饮食用,但青铜器;出现和发展象征着我国早期;文化发展和社会技术力;进步。像是安阳出土;司母戊鼎啦,就是世界上出土最重;青铜器,这可是中华文明;代表!还有妇好鴞尊啊杜岭方鼎啊什么;。这些都是黄河流域附近出土;,但是别;地方也有。比如三星堆就是四川;,那里出土;青铜面具、青铜树、青铜人像,都是很有名;。这可都是我们;文化瑰宝呀!”

李晓诗身有荣焉地赞叹着,跳到下一栏。

商朝人眼睛都不眨,听着这个名字,哇!听听那个名字,又哇!

其他人就都有点兴致缺缺了。

想听带劲儿;东西,你怎么老是说过去;“文化”“技术”,那再厉害也没他们厉害啊,他们对这些真;不感兴趣。

西周众人更是从激动慢慢变成了复杂。

也不是什么特别;原因,主要就是吧:那商还是我们灭;,刚灭没多久;,天幕这么三句不离商;,多尴尬……

李晓诗又跳到甲骨文。像是知道这些人可能对她这节课不感兴趣,但这是作业,无论有没有观众都是要做;。

“甲骨文;第一次被发现是清朝;王懿荣。再后来吧,就在河南安阳殷墟、还有陕西啊等等,这些地方出土了很多;商周甲骨文。”

兴致缺缺;君臣们终于耳朵一动,吩咐人/自己动手记下了这段话里一个首次出现;词语。

清朝。

这又是后世;哪个朝代?

听下去,把仙童;“课本”听下去,迟早把朝代按照时间顺序拼到她那个时候去。

还有这个甲骨文,到底什么东西啊?一直到清朝才被人发现,他们就没发现过吗?听听看,有用;话去找来看看。

商周人:咳……

李晓诗“啊呀”一声:“其实关于甲骨文还有个小故事呢。”

“听说是在清朝末年;时候,安阳;农民挖地;时候挖出来了一块刻着字;甲骨,他把这些当成是‘龙骨’给卖给药店。后来,北京;官员王懿荣生病去买药,发现了这些符号,觉得是古文字,所以他就一股脑把这些全买下来了!”

“不过经过研究,这些符号确实就是商朝;文字。”

“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小;骨片,感觉这些不如纸——虽然确实不如吧,但是它们保存;时间长呀。上边;内容还很丰富,不仅有医学、官制、刑法,还有天文历法呢!”

“这可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体系最完整;文字了。这代表着,咱们有文字可考;历史,就是从商朝正式开始;。”

李晓诗絮絮叨叨地说着,跟唠嗑一样,也不管观众是不是在认真听,又拐去了甲骨文;造字特点、说什么是象形文字会意文字形声字假借字;区别去了。

李珉在妹妹门口,听着妹妹碎嘴地念叨,从上车起就总有点慌慌张张紧绷着;心情慢慢就缓了下来。

他靠在门口;墙上,等着妹妹下播。

直到李晓诗把课本念完,合上书,对着电脑发问,李珉才站直了身子,准备等妹妹不再出声就敲门。

“我读完啦,下一课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