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 / 3)

风卷狼烟,鹰翱戈壁,余晖未尽,残阳为天际镀上一层血色。

折断的旌旗斜插入黄沙,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斑驳的血污,残肢扯着断臂,秃鹫盘旋着停在尸体上,苍茫的大地死寂一片。

浓重的血腥气在空中弥漫,裴珩单膝跪地,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胸膛剧烈起伏。

长时间的鏖战使他精疲力竭。

幸而,对面也只剩最后一个人。

不知过了多久,裴珩以剑撑着地面,缓缓站起来。

忽而狂风起,漫天的黄沙模糊了视线,在呼啸的风声中,裴珩朝对面举剑。

可就在这时,视野中的人影骤然消失。

微顿,耳侧倏地刮过一道疾风。

裴珩猛然回身,举剑去挡,大刀划过剑身,剧烈的碰撞带出火星,只见对方将刀一转,就在裴珩以为要继续出招时,那人却忽然抬起另一只手。

袖箭射出,电光火石间,杀意已至眉心,裴珩瞳孔猛然一缩——

“裴珩!”

冷风从窗口吹进来,宋拟猛地从床上坐起,脸色惨白如纸。

额发被冷汗浸湿,心脏在胸口狂跳。宋拟侧头,透过帐幔看到窗框的影子,以及满地清辉。

窗外传来夜枭的叫声。

宋拟抱着被子,闭了闭眼,如释重负般呼出一口气。

夜半三更,心有余悸。

梦总是在昭示着什么。

宋拟向来不在意这种神神叨叨的说辞,直到裴珩受伤的消息传来。

寒来暑往,四序迁流。不知不觉距离大军离开长安已三月有余。

三个月里,宋拟能听到的有关裴珩的消息少之又少,偶有所闻,也是靠陆明元复述朝中大臣们的奏章。

宋拟最近一次得到有关裴珩的消息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了。

陆明元告诉她,大梁兵士骁勇善战,裴珩亲率的玄策军更是势如破竹,短短三月便已拿下敌军主城,只待剿灭残部便可班师回朝。

然而就是这封信函,却让宋拟寝食难安至今。

捷报的最后还附了一份奏疏,说是在追击残部的过程中,裴珩率领的小队遭遇敌军埋伏。

最要命的是,写奏疏的人似乎很匆忙,只写到裴珩因此受伤,亟待救治便草草搁笔,自此再无下文。

北境路远,一封奏疏传回大梁需要花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宋拟在得知奏疏的内容时,距离裴珩受伤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不确定的事物最为可怕。

宋拟不由得联想到那个梦境,想到系统曾经揭示过的裴珩的命运。

心底升起浓重的不安以及前所未有的恐惧。

她害怕财富值没有改变裴珩命运的走向,害怕下一封到来的奏疏是他的讣告。

在宋拟不知道第几次从噩梦中惊醒后,系统终于忍不住了,

“宿主不要太担心了,没有说伤势可能只是因为伤得不重。”

若只是小伤,又如何犯得着写进奏疏。

宋拟把脸埋进被子,悲观的想。

系统见她沉默,便继续说道:“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指不定裴珩已经痊愈了,正在回来的路上呢”

“我有点后悔,”

宋拟的声音闷闷的,“要是那天我没躲在城墙上就好了。”

那样至少和他正正经经道过别。

系统沉默下去,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半是安慰,半是叹息道,

“会回来的。”

系统无法背弃宿主的意志,他一定能回来的。

弘宁二十一年,八月。

大梁军队攻破有丹,有丹王汗献子归降。有丹以铁血闻名,是十六部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余下几个依附于有丹的小部,见有丹被攻下亦不再负隅顽抗,纷纷选择归降。

此战历时三月,以大梁全胜告终。

消息传回长安,朝野上下无一不为其所震,就连当初极力反对裴珩出征的尚书令一派都罕见地闭上了嘴。

大军班师回朝那天,宋拟起了个大早。

关于此战的传闻极多,然而裴珩受伤的相关消息却好像被人刻意隐瞒了似的,非但坊间没传出一点风声,就连后来传回的奏疏中,对此事也是只字未提。

裴珩的伤情成了无人知晓的谜团。

朱雀大街人山人海,边上的茶馆内,宋拟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

玄武门口旌旗高摇,不多时,数千名穿着银甲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进入城中

看到大军出现在视野里的一瞬间,人群瞬间沸腾,欢呼声、鼓舞声不绝于耳。

宋拟的目光紧紧盯着城门口,手心因为紧张而濡湿了一片。

又是一阵欢呼,远远望去,黑马之上,白袍将军身姿劲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