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1 / 2)

酒水已温,侍从们将酒壶端上来,谈文论道总要有酒相佐才能更有趣味。

众人一边饮酒一边开始论起“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这句话出处和本意。这是开蒙后背得滚瓜烂熟的句子,夫子讲解过,只是那时候不会讲得深,懂其意变可。如今要深剖,结合当下实事和治国来论述。

刚看到文题举子们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虽然不够完善不够成熟还急不可待表达出来。众人各抒己见,立即就议论开。

杨徹今日过来不仅来与众位举子论文,结识友人,也是来“识”人。

众人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发表自己观点看法的时候,在场有三个人一直沉默,一位是杨徹,一位是柏煜,还有一位便是孙巍。

杨徹一边研究面前菜肴点心,一边观察在场的举子,听他们言论。经过这么一会儿观察,他发现重华书院的学子们名不虚传,个个见识广才学高。因为身在京城,他们对朝政国事非常敏感,见地也深。

他目光再次转向柏煜,柏煜也在听同窗们议论,偶尔打量他,似乎在等他先发声。

同为解元,无形中会被人拿来比较,他们内心也会下意识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之间的比较,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是自己所在州府。

安江府和定源府都是才子之乡,人才辈出,朝中两府官员占例较高。解元才学高低就是天下士子眼中两府文教高低。

柏煜不开口因为此,孙巍不开口,到底是胸中无墨还是观望构思,成为众人所期待。

荆捷注意到三人不言不语,笑着点他们三人,调侃道:“三位大才子,你们怎么也不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可都想听听你们的见解,也好学习一二。”

其他举子跟着附和。

杨徹清楚众人更想听孙巍的论述。

他笑着回道:“上次观孙公子的文章,外推内究,词意兼美,由衷钦佩,我也是想先听听孙公子之言,从孙公子的言辞上找点灵感好充沛充沛自己的文辞。”

孙巍也笑着道:“杨公子过谦了,在下每次拜读杨公子的文章,顿觉灵台清明,思如泉涌,该在下向杨公子学习才是。”

二人相互谦让,荆捷开口打断:“子高,咱们都是重华书院的同窗,今日文会你也算半个主家,杨公子乃半个客人,还是你先吧。”

孙巍看了眼众人,他也清楚今日文会是他一个人的鸿门宴,众人都在等他,想试他的才学真假,或者说想等看他笑话。

他略略清下嗓子,站起身来,“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孙巍开口就来,从人主理事说到治国,从春秋列国竞争说到礼节刑罚,从国库赋税说到灾害民生,引经据典,观点明确,思论精细,一番言辞凿凿,可见其扎实的功底和博学多识的才华。

在座重华书院的举子都被他一番论述惊得发愣。

今日来到这儿的人,没有一个相信他真的开悟,没有一个不认为他月评有作弊之嫌,想当众揭穿。

现在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滔滔不绝,对于这个文题讲解透彻,切中要害,根本无作弊可能。

举子们心中开始疑问:真的得高人点化开悟?

待孙巍说完,有的举子心中还存疑,针对他提到的内容进行深问,孙巍的回答也更深刻,鞭辟入里。

即便再不愿相信,此时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也不得不信。

众人惊讶之余纷纷对孙巍进行一番称赞。有举子给他倒了杯酒请教他进步要诀,请他给予指点。

孙巍从容不迫对众人道:“说来此事玄乎。不怕诸位笑话,上个月我染病卧床,脑袋不清醒,迷迷糊糊之间见到一位仙师,他给我一本书,告诉我只要读懂此书,以后写文章便能文思泉涌,我稀里糊涂就接了,坐在树下看起来,病好后恰遇月评,未想到竟然真如梦中仙师所言。”

“仙书不成?”一位同窗详问,“书中写的什么内容?”

“醒来后我已经不记得了。”

“莫不是诓我们,不想把法宝诀窍告诉我们?”一位同窗挤兑他。

孙巍忙道:“岂敢,若是真有此法宝,我岂会藏着掖着?早就拿来与诸位分享,着实是当时病重迷糊,醒来后全然不记得。我将此事说与山长听,山长道这许是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梦醒什么都不记得,但是梦中所记所学东西都在梦中化在脑海里。”

众人半信半疑,又确实对他月评的文章和刚刚论述挑不出什么来。

杨信静静听着这些,想起古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搞托梦一说了。因为要造势,因为事出反常无法解释,用神仙托梦就能够糊弄过去。

即便自己是穿越而来,他内心深处也是不信鬼神之论、托梦之说,恰恰更相信这是在为自己反常的学问提升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造势,为后面铺路。

他看向桌上的第三场试卷,试卷是今早售卖,若孙巍没有真才实学,按理说他就算第一时间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