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2)

第一章地主家的傻闺女

杏山村。

正午的太阳虽已落山,但天空仍然仿佛烈火般炙烤着大地,不少河床干裂,庄稼枯萎,只剩下在滚滚热浪中艰难打井的村民,如同一只只艰难翕口的鱼。

几个面目晒的黑红,穿着汗衫,戴着草帽的村民蹲在宋财主家门前,想着借一点粮,但迟迟不见财主家开门。

家里米缸早就见底,如今只能凭着当年接济过宋家老爷子的交情来借点米。

虽然这些都是八辈子之前的事儿了,但也只能豁出张老脸。

宋有财蹲在屋里头,鼓捣着手里的蚂蚱,假装听不见门外的敲门声,也听不见屋里头老爷子歇斯底里的叫骂声。

只见里屋飞出来个布鞋,正正砸在宋有财头上。

“格老子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真是造孽啊,你给老子滚进来,拾捣不死你!”

宋有财听老爷子正儿八经发火了,也不干磨蹭,揣着手小心翼翼进去了,憨憨地笑了几声。

屋里头,一个干巴瘦削的老头正靠在炕上,如同寻常老了的庄稼汉子般,黝黑的皮肤,佝偻的脊背驼在那里,风吹日晒的脸上全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头。

老头缓缓开口:“我就是个半生都在黄土地里刨食的老头子,从小讨饭长大的,走了狗屎运参了军得了些钱回乡置办些产业,才慢慢有了今天的光景。

别人叫一句宋财主,那是看得起我们。你是没过过饿得要吃土的日子,涨的肚子拉不出矢,差点就去见祖宗了。乡里的刘大娘,张婶子那年轻的时候都给我饭吃,现下他们后辈吃不起饭了,你给几斗米那叫报恩!”

这些话宋有财耳朵早都听得快起茧子了。他知道,老爷子打小是个孤儿,村里要饭过活,若是遇上婚丧嫁娶了便过去帮忙,好混得几口饭吃。但这些事儿也不常有,饿得要死的时候,是几个村里的大娘给他几口饭吃。

后来老爷子参军,给人家当火头才吃饱饭,本来上不了前线,什么功劳都轮不上他。可能是前半辈子太苦了,后辈子撞了大运。前面打仗输了,就剩下他在死人堆里翻兄弟,竟然翻到了还剩口气儿的大将军。

大将军背着灶上的铁锅,他背着大将军,硬生生躲开敌人的冷箭,活着回到了大营,立了个大功,受了不少赏,回乡后也算个小地主了,还被推为村里乡贤。

老爷子念恩,明里暗里帮了不少以前给他饭吃的人。可如今的情形,若是再送粮,他们家可得返贫了,宋有财虽然是个败家子,但也有些良心,就是顾念如今大旱,才迟迟没有借粮。

“如今河里都快干了,打井都六七十米了还没冒水,眼看着是不是就要逃荒了,我这不是害怕咱家最后也光了,才没开门么。”

“我的阿福又有脑疾,痴痴傻傻的,不得留钱看病。”

“再说了,前月阿福高烧差点没了,家里头买了个赘婿来冲喜,那媒婆刚开始说得好好的,结果花了大彩礼后媒婆竟然跑了,等赘婿上门了才知道是隔壁郡逃荒来的,还不是个全乎人儿,腿还有些毛病。”

“再不给我阿福省点儿,以后可怎么过活啊。”宋有财小声嘀咕了一句,他从小就害怕老爷子,现在三十好几的人了,也过不了儿怕老子这一关。

宋老爷子气不打一处来:“还不是你这个不成器的败家子!你不事农桑,又不专攻科举,每天竟想着胡吃海喝,要是你争点气,尽早考上科举,家里至于到现在这种地步吗!”

想到这里宋老爷子就心口痛,他虽然没有什么大志向,但好歹是凭自己一手起家的,可怎么生了个败家子,每日只知道玩蛐蛐,观斗鸡,完全一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风范。

自从老妻走后,宋有财是越发的混账,干脆撒开手,步入中年一事无成,自己掏钱给他买了个童生,结果现在眼见老了老了还是个童生,考了多少次,次次不中,简直把他老脸都丢尽了。

“不管怎么样,人家既然有难处,就没有不帮的理,你拿些粮,借给他们。”宋老爷子语气坚硬,臭脾气一如既往。

话音刚落,门外就响起了脚步声。

进来的是宋多贵,宋有财的二弟还有他的媳妇儿胡氏。

宋老爷子共有二子一女,老大是宋有财,一个败家子,生有一女;老二是宋多贵,早些年娶了媳妇儿后非要分家张罗着开了几间铺子,生了两个儿子;老三是个女儿,看上了过路的商贾,远嫁到南方去了,偶尔会捎回来几封信。

老二分家后,也没跑多远,而是在屋后面又盖了间两进两出的院子,和他们当邻居。

今日似乎是遇到什么晦气,老二黑着脸一言不发,他媳妇则不时戳他后背满脸急切。

胡氏原是邻村那家赤脚郎中的女儿,他爹因为卖假药锒铛入狱,赎人出来得十两银子。可巧,当时她认识了宋多贵,哭得梨花带雨,虽然长得不甚好看,奈何楚楚可怜,宋有贵既心疼又心花怒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