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噗,韩丽珍口里的水喷了出来,这要求可真朴实,可也真没那么低。

二丫这几句话一出,在座的就算是没吃饱的都放下了筷子准备走了,吃人嘴短,别被这丫头给缠上,这“简单”问题,他们可解决不了,还是留给有能力的韩丽军吧。

韩丽军也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被赖上了。

“你知不知道你这是个多么大的问题,能让你养猪,那就得要有粮,这个问题就是国家领导都没办法。”

二丫直直的看着韩丽军,熬了一宿的眼睛通红,原本亮晶晶的眼睛,立马就眼泪给添满了。

“行,我看看,我想想,咱们想想别的办法。”说完拿着纸就上了楼,脚步有点急。

韩丽军姐妹都有,大姐丽珍总是想着怎么照顾他们这群小的,表姐刁云外柔内刚,不像是姐姐,像是战友,妹妹丽华,给个兄弟都不换,内外都很刚,可不像是二丫这样,明明白白脸上写着“需要他”,这种感觉还挺特别。

这份特别落到眼前这张纸上也挺特别,就是特别的穷。

没一会二丫就噔噔噔的上了楼,听这脚步声就知道她有多急切。

二丫从她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一下三通村,尤其是第六生产小队。

就从三通村开始,三通村之所以叫三通,因为有一条铁路路过这个村,有领导想说这地方四通八达,又怕说的太满反而不好,便说那就少一通吧,就从四通变成了三通,可三通村的人经常叫自己的村子,一窍不通,这个火车站并没有给三通村村民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好处。

六队是三通村里最大的一个生产小队,全队不到一百户,五六百人,当初划分的时候,就比较尴尬,这地本来不是三通村的,若是单独立一个村,人口还有些少,主要是太穷,人穷地也穷,怕成为一个村年年倒第一,划到三通村还能和其他几个生产队打打平乎,面上能好看点。

六队在三通村也是不招待见的,没运动前,六队还能靠着上山打猎,不拖后腿,混个肚饱,还不至于招人烦。

可是在灾年过后,就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了,虽然灾年对六队没什么大影响,连一个人都没饿死,只是粮食减产,可却得罪了整个三通村。

六队位置特殊,队里有好几口泉眼,就是灾年都没停流,这几口泉早年就名声在外的,旱灾年一口水那是多难得的东西,三通村好些人都到六队讨水,结果被刘建国给拦下了,不但没有给出去一滴水,还把人给打伤了,直接把人得罪的死死的。

泉水是没断,可流量却是少了很多,仅够本队人渴不死而已,刘建国不可能看着本队的人渴死,却拿水出去做人情,只能一个都不给,集中队里的年轻男人守住了六队入口,保住了泉水,就是保住了六队人的命,当然也让刘建国落得了个见死不救、枉顾人命恶名声,就是灾年过后,那些人知道了缘由也没好多少。

六队的耕地也是极大的限制,种植的作物和其他几个队也不大一样,他们能种水稻,那东西稀罕,值钱。

六队种的最多的就是大豆、玉米、土豆、地瓜,这些不挑地,耐旱的作物,还产量不高,每年交公粮都费劲。

六队的地都在山坡上,或是山沟沟里,收的每一粒粮都是人肩抗手抬出来的,山地不论种植还是秋收都十分费劲,出十分力,能收五分,六队的人都得偷着乐,每年都倒欠村里钱。

六队还有有几块地,位置特殊,年年减产,甚至绝产,可却不得不种,投入颇多,到头来一场空。

情况比韩丽军想的还有严重些。

韩丽军听了二丫的描述,又在那纸上缺点的位置填了几笔,六队名声不好,受排挤,年年亏本等等。

“你们村就再没有别的一点优点了?”韩丽军看着纸上明显失衡的两端,这就是穷山恶水之地,瞧着并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样子。

二丫绞尽脑汁的想六队有什么招人稀罕的地方。

“我们那家家都有李子树,可好吃了,还有山里红,有几棵可大的树。

从夏天到秋天都有果子,婆婆头、黑天天儿、地果(小草莓),甸果(蓝莓)、沙果、野葡萄,种类可是不少,量也不少。

从入夏开始,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时候,还有榛子、核桃、山野菜、蘑菇也多,我们六队其实就是半山腰上,只要山上有的我们都多。”

二丫数了数还真不少,六队也不是没东西的。

韩丽军把这些一样样的都记下来,相对于改变一个生产队的生活状态来说,山上这些出产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尤其是秋季作为采摘季和秋收在时间上是冲突的,山货一定是被放弃的一方。

韩丽军拿着那张两方悬殊的纸,让二丫先回去,他得考虑一下。

二丫回去也没闲着,她从这张纸上找到了灵感,她可以把学到的东西都这样一条条的归纳整理出来,不但不会落下知识点,还能进行对比。

不整理还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