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2 / 3)

齐,从追随先帝开国到如今,阿耶可谓是鞠躬尽瘁。

即便他后来对太上皇心凉了,但是阿耶的心中依旧牵挂着大齐,因为那是自己奋斗了半生的基业,可是如今……

“二郎已经出城赶赴太原了,如今清徽和二叔都在那里,儿子也是不放心,毕竟太原离刘氏叛军实在是不远。”想到远在太原的妹妹,谢清平也很挂心。

谢夫人频频点头:“如今看来倒是只有长安最为安宁,早点把你妹妹还有二叔叔母接回来,我们也早一日安心。”

谢凌想到大女儿,心中又是一阵翻滚。燕王已经掌控了整个北方,又和突厥王庭交好,一旦太上皇的死讯传回,燕王就会逼迫圣上禅位,那个时候谢氏将会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自古以来,皇家的亲家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二郎的野心他不是看不出来,若是夺嫡之争再次爆发,博陵崔氏和陈郡谢氏都会成为皇权博弈中的棋子。

只是现在想这些为时尚早,谢凌也不打算说出自己的担忧令家人烦恼。

……

太原城。

经过两日的血战,太原城中死伤无数,王氏与郭氏两大士族动用了名下所有的铺子,捐献了无数的物资。

因着谢宁布防得当,如今城中还算安定,何宣看向谢宁和谢清徽:“将军,县主,这两日我们死伤共计一千人,轻伤五千余人,想来敌军也是损失惨重。

只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们物资虽然雄厚但是兵力不足,最多也就能撑过三天,倘若长安那边真的下定决心放弃我们,太原城破是早晚的事情。

若是敌军那边刘晨光还在,按照现在他们的损失来看,他断然不会选择一再进攻,咱们也能喘口气。

可是如今他们大败,这位领头的将领反倒是像受了激怒,不管不顾的就要进攻,丝毫不在意手下人的折损,只是他们可以不在意,咱们不行。”

“报——”谢宁正准备说话,陈知节兴奋的高举着信进来:“将军,县主,魏国公亲率五万兵马赶来支援,马上就能到了。”

谢清徽疑惑:“魏国公?”

陈知节喜气洋洋:“恭喜县主,公爷已得陛下恩赐,进封燕王,咱们郎君则是封了魏国公的爵位。”

听到是李靖安赶来支援,谢清徽放下了心询问:“如今长安城中如何了?”

陈知节挠了挠头:“国公在信中并未提及,想来一切安好,县主放心便是。”

听到援军即将抵达,何宣也放下了心,这样一来,此战他们必赢无疑。

……

历时五个月,李靖安所率的人马不仅击退了刘氏残余叛军,并且一举收复多地城池,看到分离已久的夫人,李靖安也顾不得浑身的血汗味,上前紧紧的将她拥入怀中。

看到李靖安脸上的血痕,谢清徽轻轻抚摸:“疼不疼?”

“看到你就不疼了。”李靖安抱着她在原地转圈:“娘子,我真的好高兴。”

谢清徽的眼眶同样发红,自他走后,自己夜夜难以入眠,攻占长安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几次自己都梦到他一身血污。

李靖安抹去她的眼泪:“娘子别哭,我回来了,如今长安的局势已经安定,我来接你回家好不好。”

谢清徽在他的怀里放声痛哭:“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我每天都做噩梦……”

李靖安知道她最近一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大哭一场也好,释放一下心中积压的情绪。

谢宁看着府中相拥而泣的两人,默默退了出去,他脱下沾满血污的甲胄打算给自己倒杯水,却只见王神懿端着茶盏挑眉笑:“将军可要满饮此杯?”

谢宁看着夫人,似乎想到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禁笑出声:“多谢娘子。”

……

义宁二年一月,叛臣耶律骢与其子在扬州伏诛。

同月,太上皇与皇后萧氏死于叛军窦呈之手,消息递回长安,义宁帝悲痛不已,三省共议大行皇帝身后事,上谥为“和”,史称齐和帝。

义宁二年五月,义宁帝进拜李承为相国,总司百揆,享受九锡之礼。六月,义宁帝命李承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义宁三年二月,义宁帝被迫下诏禅位,李承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国号为燕,建元兴隆,定都长安。

兴隆元年三月,兴隆帝下诏赐封嫡长子李靖廷为皇太子,入主东宫,三日后行皇太子妃册封礼。

兴隆元年三月三,兴隆帝下诏赐封嫡次子李靖安为魏王,三日后行魏王妃册封礼。

同日,诏封嫡长女李静姝为平阳公主,特许其开府议事,位比亲王。

其余诸子,三子李靖成诏封赵王,四子李靖仁诏封宋王,五子李靖嘉诏封楚王。

兴隆元年四月,兴隆帝追封原配嫡妻窦氏为仁穆皇后,并称此生再不立后,由贵妃王氏代掌后宫,耶律氏封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