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 / 2)

兴隆元年八月,兴隆帝亲宣讨王檄文,魏王李靖安领兵,即刻进军洛阳。

兴隆元年十月初九,安乐公杨佑病逝府中,京中有传言是皇帝不容他存活于世,就派人毒杀了安乐公,李承震怒之下立刻查封流言,稳定人心。

……

长安城外。

在李四的打点之下,杨佑一身黑色斗篷从城中出来,远处停着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看到杨佑安全抵达,崔慕也放心的从马车上下来。

见到外祖父,杨佑露出不舍:“外祖父,我……我以后可能没办法再承欢您膝下了。”

崔慕眼中含泪,他用手掌摸着杨佑的脸,他是女儿留存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只要你能活下来,平平安安一辈子,哪怕此生再不相见,外祖父也心满意足了。”

杨佑用袖子抹去泪水:“我会听外祖父的话好好活下去,只是您也要保重自己,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一定会设法来看您。”

时辰已经不早了,即便是再不舍得,崔慕还是狠下心扭头:“走吧,快走吧。”

杨佑跪下朝着崔慕磕了三个头后方才上了马车,李四对崔慕点头示意之后便带着杨佑离开了。

马车一路向东不知道走了多远,直到天色微明,李四才停下来。

他拿起卷轴递给杨佑:“郎君,这是我家主子转交给您的。”

杨佑展开画轴,只看了一眼,他就知道这幅画是出自阿耶之手。看他面露不解,李四解释:“当年仁穆皇后病逝之后,主子尚在宫中教养,他因丧母之痛一直不肯吃喝,甚至多日不肯见人,直到后来大病一场。

章仁太子为了宽慰他,特地画了这副《百兽图》,画中的母狮看小狮子的眼神充满怜爱与担忧,仿佛是害怕自己死后,小狮子不能自保。

这样的情状正如仁穆皇后对于主子的担忧,这幅画主子悉心保存了很多年。章仁太子一直忙于政事,多年来再未有书画遗世,想来这副《百兽图》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遗作,所以主子让我把他转交给郎君。”

杨佑轻轻抚摸着画轴,郑重地看向李四:“替我多谢魏王殿下,让他费心了。”

李四笑着摇头:“郎君不必客气,章仁太子于主子有恩,如今自然到了主子回报章仁太子的时候。”

李四从衣襟里掏出一叠文书和地图:“当年章仁太子为郎君留下了足够的人手和银钱,这是主子给您做的文书,只是洛阳尚有叛军,江南还不安定,您可以先前往青州,那里会有章仁太子的旧人接应。

至于宫中留下的旧人,主子会想办法送他们出宫与郎君相见,否则一旦身份暴露,贵妃和太子妃是不会放过他们的。从此以后,宫中的一切与您再无干系,天高海阔,望郎君珍重。”

杨佑对李四行了一礼,最后看了一眼长安的方向,他露出释然的笑容,然后驾着马车独自离去。

送走杨佑,李四又悄无声息的进入了崔慕的书房,想来他已经等了很久,看到李四前来,崔慕也就安心了:“我知道这件事情如果没有魏王帮忙不会那么顺利,我清河崔氏欠魏王一条命,日后定会报答。”

李四拱手道:“主子知道崔大人会如此说,所以主子让我转告您,他今日所为是为了遵守当年对章仁太子的诺言,并不需要您的回报。

郎君已经安全前往青州,小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请中书令早些休息,小人告退。”

……

李靖安出征以后,谢清徽除了在王府处理庶务,就是来往于谢府和学堂之间。

因着郗氏姐妹与那两位娘子的教导实在是好,学堂中的女童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寒门出身的官员也选择把家中女儿送到谢氏女子学堂。

只是现在只有她们四位女夫子,一时之间人手也有些不够。就在这时,谢清徽收到了元明月送来的好消息,元夫人要来学堂中任职。

原来之前元明月听闻元夫人这些年的生活并不如意,便写信邀请她来学堂中任职。只是元夫人在太原王氏生活了快二十年,终究还是难以割舍。

直到后来王二老爷被杀,元夫人再没有了留下的理由,她便将自己的打算禀明了王太夫人,思考良久过后,王太夫人终究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王太夫人自知对这个儿媳亏欠良多,如今自己儿子也不在了,儿媳也没有亲生的子嗣,留在这里也不过是徒增伤感。

既然她的娘家侄女和侄儿都愿意孝顺这位姑母,她便亲自修书一封给元家主说明此事,并让自己的三子礼送嫂嫂归家。

听闻此事,谢清徽也为元夫人感到开心,不管是从叔母的口中所言,还是自己亲眼所见,元夫人好像一直都不是很开心,她背负了太多的家族责任,直到失去了自我。

如今人到中年,元夫人能够有勇气选择重新开始,自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谢清徽正和明镜感叹此事,起身时突然觉得一阵眩晕,人直直的就坐下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