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2 / 3)

醋一醋,但是也并没有苛待鸿胪寺那两位东瀛公主,而是命人以礼相待。

李靖安抱着她哄了良久,眼看她还不肯松口,便径直将她抱进了内室,这时谢清徽才肯出言:“好了好了,我不气了,你大白天的不在两仪殿处理政务,跑这里来干嘛?你赶快回去,省的让前朝知道了,该有人参我这个皇后了。”

李靖安拉下了帷幔,慢条斯理道:“现在想反悔?晚了。”

……

不知过了多久,谢清徽骤然听到孩子的哭声,不禁踹了李靖安一脚:“都怪你,大白天的做什么怪?”

说完就着急慌忙地穿衣下地,明镜抱着地藏奴在屏风外道:“殿下,太子殿下哭闹不止,永昌郡夫人也哄不好,夫人说太子殿下许是想念生母了,这才命奴婢把殿下抱来。”

谢清徽忙接过地藏奴哄了又哄,神奇的是孩子到了母亲的怀中果然不哭闹了,只是苦了地藏奴的阿耶,李靖安黑着一张脸坐在榻上,看到地藏奴咂了咂了嘴巴缩在谢清徽的怀里,他不禁怒笑:“皇后就是这样侍君的吗?踹了朕一脚不说,还只顾着东宫,难道就不顾及朕的心意了吗?”

谢清徽穿着纱衣,头发披散,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红润:“何曾见过你这样心狠的阿耶,我们地藏奴哭的嗓子都哑了,偏你就不在意,可见你心中哪里还有我们母子的地位,去找你的东瀛公主去吧,哼。”

李靖安本来还想摆摆皇帝的谱,只看自己娘子这样就知道是行不通了,只得认命似的接过地藏奴:“是,朕是最心狠的阿耶好了吧?那你就是最心狠的娘子,我们是天生一对。”

……

承平元年的变动及大,为了彻底击垮士族,李靖安命房乔、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韩国公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但是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前朝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

许是因为李靖安在前朝的举措颇得人心,这一次谢清徽和李靖安带着孩子们去兴庆宫问安并没有被拒之门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伤痛也被渐渐抹平,闲暇时刻李承还是会想起自己疼爱了那么多年的大儿子,只是如今大局已定,二郎这个皇帝的确……做得很好。

李承抱着地藏奴亲了又亲,又给长乐包了一个大大的红封,淑太妃所出的千金长公主带着长乐去后头玩了,李承也空出了时间端详这个许久未见的儿子。

“你……做得很好,朕很放心。”

李靖安只是点头,但却并未提及政事:“阿耶身子可好?”

李承笑着点头:“如今不用劳心劳力,和孩子们在一处呆着当然是好得很。”

两句话结束,父子两又陷入了沉默。

从前的李靖安一心期盼着父亲的关爱,可如今迟到的父爱却让他不知所措,或者说感到讽刺。

李承叹了口气,他望着的是昭台殿的方向:“你大嫂和侄女们还好吗?”

谢清徽接话:“阿耶放心,儿媳断不会亏待大嫂和侄女们,一应供应都是按照亲王妃的待遇。”

李承点头笑:“朕知道,你素来是最体贴不过的。”

知道儿子不高兴,但是李承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美娘和瑛娘如何了?”

李靖安喝了一口茶面无表情:“张庶人之子生下来就没了气息,张庶人受不了打击自尽了,尹庶人还活得好好的。”说完面露讽刺:“她当然不会死,有荆王和周王在,她还做着王太妃的美梦呢。”

谢清徽揪了揪李靖安的袖子,示意他适可而止。

但是李承并没有发怒,许是知道自己早就拗不过大权在握的儿子,他也没了办法,只是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就在这时地藏奴哭了,李承就近从永昌郡夫人手中接过孩子抱着哄,那熟悉的姿势一看就是带过孩子的样子,李承轻拍着地藏奴的后背:“你们喂养东宫的时候要注意给他拍嗝,否则小小的孩子怎么能舒服的了?”

永昌郡夫人不想上皇竟然懂得儿女喂养之事,不免心中紧张:“是,奴婢遵命。”

谢清徽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上皇是爱他的孩子们的,尤其是仁穆皇后嫡出的这几个孩子,他们陪伴在上皇身边的时间最长,也是与上皇感情最为深厚的。

只是……当年上皇为了防止兄弟阋墙的念头实在是着了魔一样,本该手足情深的亲兄弟却落得了一个这样的结局,当真令人嘘唏。

李靖安也看到了父亲小心翼翼哄地藏奴的样子,他垂下了双眸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