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2 / 3)

一梦惊长安 啵啵菜 2694 字 9个月前

关上没多久,没有出宫牌的李白栀只好登上城门,扶在城墙上,看见远处骑在马上的那个瘦削的身影,眼里满是期盼,希望马上的人可以回头,直到走远了,也没有等到马上的人回头,失落的李白栀站了一会儿,等冬儿上来以后,主仆二人慢慢的走了回去,高大的城墙下,二人的身影越来越小。

迟府

迟珩还没到门口,便看见了站在门口张望的几人,迟府附近的百姓也大着胆子去问许管家今天可是有什么喜事,怎么大家都站在门口,许管家也笑吟吟的跟好奇的百姓说今儿个是他们家二公子回来的日子,大家都在等他呢,百姓也笑嘻嘻的说着,这可是欢喜的日子啊,往年迟府的端午都冷冷清清的,今年可就热闹起来了。

等迟珩走近以后,大家都笑着从台阶上跑了下来,侍卫连忙走近牵走了马,众人都叽叽喳喳的跟迟珩打着招呼,红了眼眶的江妤挽在迟珩旁边,迟昱在一旁说着妹妹因为贪玩受了家法,现在不能走太久,在屋里待着呢,迟珩无奈的笑着,迟靖泉则是从迟珩下马以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黑了些,便在插不上话了。

众人喜笑着进了屋,迟鸢也在红玉的搀扶下走到了前厅,看见自家二哥开心心的蹦了过来,又扯到伤口龇牙咧嘴的,江妤看见几个儿女也是开心的由着他们,许管家进门后就忙着去准备家宴了,大公子爱吃的醋鱼,二公子爱吃的烧鸭,三公子爱吃的羊肉,小姐爱吃的肘子,府内又忙了起来。

从皇宫出来的苏溧青在将谭晴山扶上马车后,自己便坐了自家的马车回府去了,陛下说给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去收拾行李,届时会有人带他们去江陵。

迟府

饭桌上迟鸢叽叽喳喳的问着迟珩关于江陵所行,听到百姓因为洪水山崩导致流离失所时,大家开心的心情都有点萎靡,迟靖泉看到淡笑的众人便招呼着大家吃饭,甚至拿出了珍藏许久的佳酿,给小辈们都分了些。

迟鸢小声的凑在兄长耳边问二哥回来时的境况,听到李述去时也不容乐观,他着急赶来,现在也不知怎样,迟鸢愣了愣,又问了关于陛下的看法,听说他出宫时水部尚书等人都去了,苏溧青作为当朝主持多次工建的侍郎,自然有应对方法,便想着陛下可能会让苏溧青去帮李述,便就胡乱喝了几口汤以后,说自己要去房里拿东西,便在江妤嗔怪的眼神和语气里拖着行动缓慢的身子想走快又没办法,便走了出去。

出门时撞到了许管家,许管家端着一海碗热乎乎的羊肉汤差点洒在了迟鸢身上,许管家连忙将碗往里收了收,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说:“小姐,都快吃饭了,吃完饭再回去也不迟啊,红玉扶着小姐也小心些,别磕着碰着了,”迟鸢二人打着马虎眼的走了回去。

红玉满是不解的问自家小姐着急回去干嘛,待会又惹将军夫人不开心了。

迟鸢扯着后背斯哈斯哈的说:“听二哥说二殿下那边情况不太好,红玉你待会送我到院门后便去胡绣娘处把我请她绣缂丝带的鱼皮斗蓬给我,全部带来。”她上次从南疆商贩的手里买到了数十张鱼皮后,听说这种鱼皮制衣防水性很好,雨天穿在身上可以让身体暖和,而且又数十年不腐,她便付了定金,又买了数十张,商贩前几月才送回来,她便请府里的绣娘做成了披风内里,比蓑衣更轻薄些,若外斗篷坏了换掉就好了,也可以随身带在身边,前几日绣娘说缂丝带已经缝好了,这几日日晾晾便好了,本想送给父兄,想着自己的小库房里还有鱼皮足够做成斗篷,便先把这鱼皮斗篷给二哥吧。

走进院内,她便进了书房,提着笔又不知道写什么,直到红玉抱着斗篷进来,边走边说,“小姐,胡绣娘说小姐这斗篷轻巧,也防水,其他的的鱼皮她请外头的绣楼的师傅制成斗篷,府里没有绣机,然后她也把夫人请她给小姐制的衣服让我带过来了。”

听见红玉的话,迟鸢才回过神来,示意她把斗篷放好后,便落笔写了几个字,红玉凑过来看见自家小姐写的字,不禁疑惑,“小姐,我去了那么久,你才写下这些字呀,“雨深,添衣,多食,鸢”就这几个字吗,小姐不在多写?”

迟鸢摇摇头,把信纸折好,放在了信封里,想了会,觉得李述在那边打点会用得着碎银子,铜板,便把自己的红木小盒子拿了出来,把里面的银瓜子和碎银子都装在了自己绣着梨花的荷包里,把信封和荷包放在了一个锦缎布袋里,又把药箱里现成的金创药全部一股脑的放了进去,要不是袋子拧起来沉了些,怕那些丸药都得被她放进去。

“好啦,小姐,待会苏侍郎可就不给我们带东西了,”红玉把鱼皮斗篷用步包起来,做成一个包袱,看着鼓鼓囊囊的布袋,迟疑的说着。

迟鸢这才住了手,红玉自告奋勇的说她替小姐去拜托苏侍郎就好了,却被迟鸢阻止了,“苏侍郎不认识你,我又没有信物可以让他相信,我呀,还得亲自去一趟,”说着便和红玉一起走了出去,看见张医师被搀扶着去膳厅吃饭,她又想起来了什么,去到了张医师院里,跟小药童说了原委后,小药童把所有的可用的药都抱来了,还贴心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