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不由人(1 / 3)

一梦惊长安 啵啵菜 2580 字 9个月前

“这娘子,是个好母亲,”沉默了许久,迟靖泉感叹了一句,“劳烦诸位搭把手,把这娘两移出来吧,这地怪窄的,”说话的声音逐渐变了声,到最后还哽咽了一下。

迟靖泉才说完,便有人跟着他一起跳了下去,当众人小心翼翼的准备把女子放在找到的春凳上时,才发现女子的手紧紧的抓在了垫絮床单上,众人不忍心扣开女子的手指,最后李述递过去了随身携带的小刀,把那浸透了水的垫絮割了下来。

将女子和婴童的尸身放在了一起,最后由义庄的人运了过去,放在了一处,自始至终,女子始终保持着那个姿势,义庄的人也只能将女子侧躺。

“命不由人啊,”赵晖达看着义庄的车走远了去,感慨了一句。

“母亲爱及子女,发自肺腑,不求大富,但求子女平安健康,”迟靖泉也怔怔的看着远处,想起了自己幼时,家中贫穷,母亲生育了六七个孩子,最终平安长大的却只有他一个,还记得他有个兄长,快娶亲的时候,溺了水,没能救活,自己那不成器的父亲,总以为家道还没有没落,吃穿用度都要有讲究,一年深秋,一夜下了雪,父亲外出喝酒没有回来,被冻死的时候还穿着年少时祖母给他做的锦衣,只不过上面被母亲打了许多补丁,母亲自那以后愈发沉默,直到兄长去世的第二年,也跟着走了。

无依无靠的自己便参了军,跟着当今陛下走南闯北,也总算是闯出了一片名堂,可是摸着他头发说,只希望泉儿平安长大,吃饱穿暖的人早就看不见了。

迟靖泉想着,鼻头一酸,却没有哭出来,大概是母亲去世那一天,流了太多眼泪,哭坏了眼睛吧。

跟在迟靖泉身后的两人也若有所思的站着,目光飘忽不定,时而盯着某处,时而又转头看向别处。

李皓握着令牌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起了那日母后跪在父皇面前的模样,有些狰狞,好像从记事起就是这样,父皇好像从来就没有爱过自己,却也没有过分苛责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无非就是安分一些,有所学识。

想着他便看向了李述,发现李述低头看着,便有些羡慕的看着,母后为了让自己能比过二弟,三岁便送去了外祖府上,四岁便请了大儒来教导,平时想见一面都难,外祖又颇为严苛,小小年纪的他常常被吓得哇哇大哭,换来的却是外祖的责骂和周遭寂静,无人理会的书房禁闭,书房常常被砸的稀巴烂,最后换来的又是母后的责骂,这种日子持续到了自己十岁,回了宫父皇又疑心自己,连亲近都不曾有,宫学的兄弟姐妹又都性子各异,本就不熟悉的家人,更是因为自己是皇后的儿子,更融入不到一起。

母后又期望自己可以更聪敏些,让父皇喜爱自己,可发现,无论自己做的多么优秀,多么出色,换来的却只是父皇淡淡的眼神和不大不小的奖赏,从未有像二弟和三妹一样的肯定和鼓励。想着想着李皓有些怨恨的看了一眼李述,默默的跟在了迟靖泉后面。

李述此刻仿佛如芒在背,感觉到了有人盯着自己的不舒服,便回头,恰好看到了李皓别过去的头。

李述看了一眼,微微摇头,他知道皇兄历来羡慕自己,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母妃虽位高,可自己无依无靠,又没有仰仗,若不是得了机缘成了迟将军的弟子,父皇对自己并无多少喜爱,不过是偏宠母妃,恰巧对自己多一些关注罢了,可自己又何尝不羡慕那有丞相为首的文官一脉支持的皇兄,罢了罢了,这样已经很好了,自己又怎么敢求其他的呢。

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闷,众人机械的搬着倒塌的房屋,从废墟中挖出来了一具又一具的受灾百姓尸体,义庄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众人脸上的悲戚被麻木所替代,这大水来的急又猛,冲垮了城墙,又冲垮了房屋,太多百姓没有及时跑出来,南坊本就是旧城,房屋年久。

赵晖达看着发现的越来越多的丧命百姓,眼睛都哭的红肿了,“将军,下官深知罪孽深重,下官恳求将军能否为这些丧命的百姓请旨修一个皇家寺庙,为这些枉死百姓寻一个祈福地。”

迟靖泉点头,虽然他在战场上看过许多尸体,可如今也难免有些难受,这些枉死百姓中,有总角之年的孩童,也有如花儿一般鲜活美好的豆蔻少女,年迈的白发翁,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一连忙碌到黑夜,众人都累的精疲力尽,送来的饭菜却没人吃得下去,不少人吐的昏天黑地的,最后只呕得些酸水出来,其中就数李皓吐得最惨,自幼养尊处优,虽说也见过尸体,却没像今日一般,各种惨状,吐得整个人都脱了力,就连最后喝进去的茶水都吐了出来,眼下回了县衙歇着去了。

“你倒是忍得,回去熏熏,点些安神香,”迟靖泉灌了一口水,看着脸色发白的李述一声不吭的坐在自己旁边,重新倒了一碗水后递了过去。

李述接过水,小声说道,“多谢师父,师父,战场比这残酷得多对吗?”迟靖泉有些诧异的回头看向这个自己从未了解过的孩子,有些感触。

却也只是点头说道,“是,也不是,战场上都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