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幸(1 / 3)

一梦惊长安 啵啵菜 2562 字 9个月前

将士戍守边疆,百姓们明白他们所劳为何,所求为何,为万民,为国之安宁,即使将士们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却也甘之如饴。

“将军,民之所向,心之所图,不过安居乐业,大周有您们戍守边疆,抵御外敌,草民等人也愿意出一份力,”看着成方坚定的神情,迟靖泉重重的点了点头,“世人如此,国之大幸。”

迟靖泉不敢贸然拿着这么大数额的银票,便想与成方商量一下,由他派兵护送成方和苏溧青,安鉴返回长安,与陛下等商议后再由陛下分配赈灾银两。

未曾想被成方拒绝了,“将军,各州府商会募捐的银两明细均交由陛下过目,陛下的意思是先安定民心,工部和户部派来的人核定灾情,包括重建选址,所需预算呈交回长安以后,他会与县主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往江州府,不过按照苏大人一开始送往长安的灾损图情况,目前我们商会募捐的银两实在是微不足道。”

迟靖泉有些木然,昨日运送粮食去各灾地的士兵回来说,除了他们去的华容县,还有附近的村庄小城,下游,各区域死伤无数,目前还不知道,只知道把粮食运往各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灾民正打算北上乞讨,听说江陵晋陵等地粮食充足以后,便都改了注意,跟着他们回来的百姓近百人。

“商会力量弱小,程老虽是大周第一富商,大部分商铺在江南,所号召的商会也不过是江南十二府的商户,江南十二府的商会所募捐银两共计三百一十二万,光重建江陵县及周边地区,预算为一百五十万银两,还有诸如华容,青江等地,北方商会尚来不喜南方商会,所以……”成方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了,商会那些人大多害怕所捐钱财被贪墨,所以很多人都只是表示了一下,尽管自己极力劝说,他们也不愿相信。

迟靖泉自然也知道下面的官员是什么做派,他只能以身作则让下属不要这样,陛下根基不稳,所用朝臣大多前朝老臣,新提拔的臣子身居高位的少之又少,商会的人害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官员贪污导致落云坝出现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惧怕也是有缘由的。

成方以为是自己的话说得太过于没有情面,抬头看见迟靖泉面无表情的脸有些害怕,“将军,草民可以尽力一试,再去游说大家,请……”

“多谢成会长,不过想必没多大作用,他们只会觉得是朝廷给你施加的压力,你已经尽力了,迟某替大周子民谢谢各位商会成员,也谢谢成会长的尽心尽力,”迟靖泉打断了他的话,说完便向他做了个揖。

吓得成方赶紧拜回去,头都快低到肚子去了,前几日县主也是这样向他们行礼,那些同行们都吓得不敢动,生怕是先礼后兵,让他们把钱全捐出来,可是却没有,程老首当其冲说自己愿意捐银百万的时候,其他人都不可置信,但却仍然有所怀疑,毕竟程老是三皇子的外祖父,说这话也可能是为了激他们,诈他们捐钱而已,没想到程老果真带他们去看了后院上了官家封条的银两,还有正在贴封条的士兵,才有人也陆陆续续跟着捐了些。

“草民等人实在杯水车薪,不过仍愿尽力一试,也算是为了家乡百姓,”成方真挚的说道,他本是江州做粮食生意的,发了大水,亏损严重,粮田颗粒无收,若非有些家底,恐怕现在也自身难保了,除了捐钱,还把粮仓半数粮食近三万担全部捐了出来,眼下也有些吃力。

“迟某谢过成会长,此战必捷!”迟靖泉说这句话的时候仿佛也是在对自己说,江州水患,百年不遇,万幸的是提前做了预防,伤亡百姓不是那么多,可毁塌房屋城池仍然数目惊心,是一场人与天的硬仗啊。

两个身份悬殊,此前毫不相识的中年男子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着。

李述和李皓二人被分配到各地,与工部和水部的人一同核定受灾区域。

九江府下辖区青江县便是这次受灾重区之一,当李述带着押运粮食的士兵走近这座城的时候,眼前是衣衫褴褛的百姓在倒塌的城门前努力扶起被大水冲掉下来的城门,石板上厚厚的淤泥早已被晒干,风刮过扬起一阵灰尘。

半腿高的城楼处还有未干的淤泥,足以证明那场大水有多恐怖,搬城门的百姓看见李述带着车队走来的时候,驻足观望了一会,看见了身后士兵穿着统一的衣服才反应过来,连忙跑了进去,边跑边喊着,“官家来救我们了,带着人来救我们了,”城内分散在各处清挖淤泥,移开倒塌屋子的百姓衙役们纷纷往城外跑了出来。

跑的时候手里的工具来不及丢便都拿在了手里,等一群人跑出来的时候,李述看到的是每个人脸上期盼的表情,他们甚至比江陵的百姓更瘦小一些。

来时便听说青江贫乏,虽说靠江,可江弯处年年大水,百姓只得在山上种地,今年又遇上滑坡,粮食少之又少,每年都要靠九江府发粮食,未曾想发了大水,若是新华垸没有决堤,那青江便可以保住,万万没有想到新华垸决堤了,青江也收到了可能要发大水的通知,但是在意的人很少,毕竟月前早就发过了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