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崔郎君(1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277 字 8个月前

同坊卖豆腐的吴娘子,每到天气骤变、刮风下雨的时候,身体关节就会麻木疼痛。

今岁立夏后雨水多,吴娘子一开始忍着,已经寒颤低热扛不住才来就诊。姜南给她调配风湿膏药,她便坐一旁等着取。善和堂铺面小,后院更小。药炉子搬到铺面来,一边看火熬药膏,一边坐堂听诊。

吴娘子家在永宁坊,对照着后世北京城的地图,也在三环以内了。阿郎出外公务时看上一个寡妇,铁了心休妻另娶这位。吴娘子起先还规劝,后来见这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铁石心肠,潇洒放手,自己靠卖豆腐拉扯两个孩子。

好在大唐普遍社会风气不重贞洁,宋之后讲究“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可在风气开放的大唐,这些伦理似乎不复存在。

晋昌坊姜南的医术坊坊相传,也因吴娘子风湿关节疼痛在不便男郎中查看的地方,便四处打听来了善和堂。

“当时也只当这世上哪有所谓的夫妻之情,不过年少昏了头才会信这些,只有自个儿才最了解自个儿。”吴娘子如同在说别人的传奇,语气淡淡道。

“可不是,这世上最疼爱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身体。就比如这心脏,不眠不休跳动二十五亿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娘子的低热,也是身体里一种叫做白细胞的东西,白细胞的生命只有三四个时辰,当它在身体不适时,会毫不犹豫燃烧自己去抵抗病痛。日夜辛劳,粗茶淡饭,也是他们一直牺牲自己,来守护身体的安宁,无论发生什么,你的身体都只为你而活。”

“所以然者何?累了便歇息,难受要就医。”

吴娘子拊掌大笑:“妙哉,再没有说的这般透彻的了。”虽然听不懂白细胞,但吴娘子知道那是她身体里的东西。

中国人一贯都是出现了不适症状,第一反应不是就医,多数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其实不然,病重的身体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病情可能回进一步加重。

姜南原世母亲便是个忍痛高手,一开始只当是普通感冒发热,忍不住去找医疗室买点药压压。实在难受冷颤高烧不退,病灶感染肾脏,在市医院输液几日不行,又转院去了省立手术,折腾一个月,还伤了身体根本。

有些疾病如果不是就医治疗,甚至会危及到生命,所以硬抗不好。

“想必这儿可是医治袁郎君的医馆?应该就是这里了。”一个穿靛青色石榴罗裙少女在善和堂门口嘀咕。

姜南拿火箸捅一捅药炉,仿佛听门口少女声音,笑吟吟问道:“小娘子有何贵干?”

站起来才看见旁边还有一位,同样穿着罗裙披着秋香色衫子的小娘子。青蛾红粉桃花妆,额上描八字眉,此时的八字眉比汉代更为宽阔和弯曲,正是如今时兴妆面,洗脸能将水染红的程度。

姜南被这奇怪的妆面荼毒,真心糟蹋了女郎们的花容月貌。

少女侧身朝里探了探没有进门,团扇轻轻扇着风,鼻孔看着人有些讪讪的,与旁边秋香色衫子女郎道:“这里竟这样小,都没地方站,可别治坏了人才好。”

吴娘子附耳给姜南介绍:“这是永宁坊申国公府高小娘子,高十三娘,申国公府去岁元正还订过我家豆腐呢。”

申国公是北齐皇族后裔,向来不与名流相交,一度隐居终南山。天策府正广召贤才以为应对,素有声望。又与今上有姻亲,人言其得志似乎与外甥女紧密相关,多有“借势”的评价。

天气不好,雨打在油纸伞上沙沙作响,见女郎在门口踌躇不定。姜南一笑上前福一福:“贵人来此,可是寻医求药?”

高十三娘隐隐说话声:“我等勋爵门户自然不能指望在这能医治身子,儿听闻袁都尉在此医治,两家世交故来探望。”

端的是目下无尘!怕不只是探望,高门贵女携姐妹一同探望心悦郎君。果然是女子大都崇尚恋爱自由的大唐,热情而又大胆,真是可爱,姜南暗自腹诽。

可若是故交,袁郎君循着声现下应该已经迎出屏风才是,难道是重伤不便相见?这可真是有些难为姜南。

“......”姜南绷一下嘴角,犹豫片刻。

“这医馆也忒小了,医术嘛.....市井医馆,再好能好过太医署?.赶明儿还是得劝袁郎君去太医署。”高小娘子举着团扇,对身边秋香色衫子的女郎说着。

“还一股子怪味。”吐槽最忌只听不说,后面的女郎识趣附和。

医馆药铺又不是秦楼楚馆,哪里来的好味道。姜南可以默许别人说她地方小,药材少,哪怕抨击自己外貌粗鄙也无妨。只医术好歹也日日研习,加上读博苦熬十几载寒暑,她一个后世沉淀积累医学集大成者,况且这会儿两位还是臆断。再者

先申国公以德孝为先,为官品正清廉,一直为人敬仰,怎么这位女郎如此不遵家训。是任由其发展,等日后闯出更大的祸事来,还是此时替她家耶娘管教一番。

姜南觉得自己两世为人,年纪加起来好歹也能算她长辈,还是心善帮她耶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