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的无赖儿(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50 字 8个月前

,回头看自己的药方子,也有人看姜南。

祖母急道:“不能,我家是不会胡乱诊病的,这绝对有问题。”

那褐色绸衫瞪眼:“那你说我家姨婆吃了你们家开的药,怎么就腹痛难忍了?”

姜南对完药方,确实与留存的一致。药方没有问题,那便是——

“不知郎君可是按照这药方所开的药材服用?”

那素衫子的人从怀里掏出还未拆包的一副药,扔到姜南面前:“小娘子仔细验看验看,你们的方子,你们的药。”

姜南拆卡包着药材的纸,仔细看了那包药材,又细嗅一番,笑道:“这不是在善和堂抓的药,方子没错,药材也没错,只是这药材霉变了。”

“这就是你们这拿的药。”那褐色绸衫的人斩钉截铁。

姜南笑道:“大家莫急,这药材确实不是从善和堂抓的,不信儿给大家看个东西。”

姜南对祖母道:“去请笔行张二郎来一下。”

祖母应声而去,很快便和张二郎赶了过来。

姜南将药材倒在医案上的称盘里,拿起他们带来包药材的纸,与自家包药材的纸,一手一张来到众人面前。

“大家可看出什么端倪来了?”姜南笑问。

有人眼拙看不出什么,这不就是两张桑皮纸吗?也有人眼尖,“大小不一样,章子,善和堂的纸有枚不起眼的章子。”

“大小裁剪那不是想多大,便裁多大,还有这章子,谁知道前几日的纸上有没有。”

众人一愣,觉得这话也有道理。

张二郎上前摸了两张纸,“这两张纸松厚度不同,姜小娘子每次都订的三等纸,还是头茬松厚度好的纸,这包过药材的纸显然是四等纸。”

两人就姜南方才一番话,还能说道一二,眼下又有人指出松厚度不同,见没得反驳,便干脆耍起了无赖,“你们药材霉变,还诬赖我们!”说着便要掀桌案。

医案都是四尺高六尺宽一整张订做的,一掀竟然没掀动。

当下便有见义勇为的人上前制服他们,一把抓住那素衫的头发,另一只手则揪住褐衫人的领口,两人不提防,被拽了个趔趄。

众人不约而同地往后退一步,再有想帮忙的也讪讪地收回了手。

姜南是嘴把式,刚才见动手着实有些紧张,这会子气定神闲起来:“拽到外面去!”

在门口正扰攘着,坊丁竟然来了。

姜南忙上前陈述,众人也帮着分说,几个坊丁拽着两个犹骂骂咧咧的无赖儿作势要走。

姜南让他们等一等,回到医案边上,将方才二人拿来的药材包好,又另包了一份递过去。

“两位只说腹痛未提咳疾,想必这位娘子咳疾应该好些了,这方子并无问题。药材发霉不算严重,可以使用清水进行冲洗,也可以使用热水进行冲洗,降低药材的黏性,依旧可以煎服,另一包是治疗娘子腹痛的。”

姜南对坊丁一福:“治病救人是儿的本分,抓闹事是郎君们的公务,儿已经尽了本分,余下便有劳郎君们了。”

坊丁一走,见人还未散,姜南赶紧为消除以后类似的栽赃陷害打埋伏——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把这事说得明明白白,以后再有类似的栽赃嫁祸也没人信了。

先陈情,“您说若不是纸张问题有张二郎看出来,又倘若药材不剩,无法分辨,拿着一张儿开过的药方子,今日这脏水,还怎么洗得清?”

诸人点头,果真是。

再表明立场,“药馆里,我与祖母药方皆有留存,病人也是仔细听诊,诸位也是有认识的人在儿这里看过的,是不是对症,有没有痊愈?”

人们都再点头,这点也毋庸置疑。

最后道惨,“儿与阿婆一介女流,蒙坊里左邻右舍看得起,义诊看病也未收一文,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众人同情心起,觉得这沈小娘子着实不容易。

坊外,一个蓝茧绸衣仆从来到树下牵马的人边,禀道:“回阿郎,已经垫了话儿,让他们留意审着。”

崔翊点头,一跃上马:“好,回去吧。”

“多谢各位慧眼如炬,帮儿分辨清楚。”姜南对众人轻施福礼。

众人这会子觉得似乎自己也参与了抓无赖活动,帮了这可怜的小娘子,都纷纷回礼。

“阿郎,还去善和堂问袁大郎复诊的事吗?”

崔翊打马吩咐:“不用了,改日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