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第二步(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18 字 8个月前

在的好口碑。”

苏家祖父笑起来,小娘子好口才。

苏悦颇感与有荣焉,毕竟是我看上的人。

姜南微笑,与他说了那位网鱼的痛风病患。

“当时那家父辈觉得治病花钱,已然没了治疗的愿向。谁知后来他家鱼不仅每日有食铺收了去,连家里自己做的鱼鲊和酒也被食肆买去。那位郎君父亲见人便说,晋昌坊有一位妙手仁心的郎中。也不是儿自夸大,或许这就是缘分,虽没有收他的诊金,他却着实给儿招揽不少生意。”

这是众口铄金,舆论的影响。

苏悦没有祖父涉事深,见姜小娘子与祖父能聊得如此投契,很是羡慕。

姜南观点所述医馆经营为‘实’,创出名声乃‘虚’,虚实之间如何把控,如何运作,其中有苏悦想到的,也有她没想到的,此时与家祖父铺开了说,更多了些了悟。

与这位姜小娘子说了这么多,苏家祖父遗憾更深了,惜乎不是自家子孙!

谈了这好些,合作自然没有问题,至于银钱方面更细致的事,祖父便交于苏悦,年纪也不小了,合该多长长见识。

等姜南告辞走了,苏家祖父拷问送人回来的苏悦:“五娘真是因着救你一命的原因,便与小娘子交心,莫不是有其他缘由。”

看祖父还转着念头,苏悦急忙摆手:“亲阿翁,真就是如你所见,这小娘子忒机灵,儿也欣赏得紧。”

难道要说还有袁郎君那档子事,况且这事自己早就释怀了,自然算不得自己与小娘子相熟的因由。

送走了前任屋主,姜南便约请泥瓦匠和木工,开始装修店面。在此之前姜南也与工匠们谈好了如何开墙,如何做隔断的事,并又画了图纸标了尺寸给他们。

装修不用琢磨节约物料,想方设法省钱,且有旁边的铺面做底子,两边连通起来,总要风格一致才好。所以也不用想什么新风格,新花样,这种简单的装修再合适不过了。

粉刷雪白的墙,一个通达的空间,立上几架屏风,每一个隔断放些花盆绿植,或者去西市上淘些摆件,比如钟鼎、彝器、怪石、砚屏之类的。

屏风暂且空着,姜南准备有了空闲自己填上内容,或是生活注意事项,或是俚语常识,这医馆里的调调就够了。

一式的胡床木凳,搭上一个橱柜,地砖就延用老店砖红色的,整个铺好后敞亮又大方。

听诊的地儿还是得隔起来,原先一水的跟着前一位排队,病人隐私外泄严重。请泥瓦匠砌了薄墙,木匠做了木门,对大堂开一个带格栅的窗口,方便里面叫号。

至于后院房屋的装修,就更简单了。

姜南只把墙刷一刷,地砖破了的地方补一补,配了合适的胡毯地衣。

胡毯类似于羊毛花毡,传闻杜甫在东游齐鲁时因为没有带毡毯,到了秋天只能感叹‘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祖母和祝娘子母子用的是大卧室和堂屋侧室,小一点的退间有开往院子的门,正好给姜南。

周欣定是会常住下来学医,姜南给他买了些日用、铺盖,又给买了两套简单成衣,他以前穿的太不像样,宽硕肥大,定然也是堂兄表亲穿剩下的。

简单吃了暮食,姜南让周欣洗澡洗头一顿洗刷,换上新衣,终于收拾出个样子来。自己的徒弟自己看着好,姜南觉得周欣拾掇拾掇,还挺俊秀的。

周欣也对她傻笑。

一个中医学生想成为能治病的中医,必须要跟对师父,否则无论你读到硕士还是博士,理论再怎么纯熟,一上临床立马束手束脚。

很大程度上,师父的水平就限定了徒弟的本事。姜南自认为不是一个好医生,但她是一个好学生。学校时学习名列前茅,实习期也是佼佼者,后来跟着祖母耳提面命,况且积累两世,怎么也算小有经验了。

当然与大家还是不能比,那些大家如温病学派奠基人叶天士,家族世代皆是名医,在有家传医学的基础上,还在六年间先后拜了十七名师父学习医术,所以三十岁的时候就名满天下。

不然人家怎么是奠基人呢,姜南只希望周欣能用心跟师学习,哪怕后面换个师父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