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再开张(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57 字 7个月前

崔翊缓缓点头,算是知道了面前小娘子的精明,便问道:“不知小娘子索价几何?”

姜南略沉吟,“便三十贯钱,如何?”

袁子衿却惊诧,“小娘子还把生意做到都尉府身上了。”

姜南知道崔翊绯衣高官,这点小事还是能做主的,便笑道:“郎君不妨细细考虑,这买卖只赚不亏。”

袁子衿看着姜南,仿佛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一盒驱蚊香膏,又不是‘消熊’、‘栈鹿’多名贵之物,小娘子开口就是三十贯钱,皱了一下眉,又看看崔翊,想着崔翊或许能接受呢?

崔翊略思忖,毕竟是走公中的钱财,还是得上官批了才行,当下没说好与不好。

关于应季香料生意停售的事,姜南是认真思考过的。

如今驱蚊产品所需艾叶收购困难,收来价钱更高,所占用的经历却不少。不仅拜托采药人多盯着艾叶质量,晾晒、烘干、制作全部手工太费时间。

李桃花成了善和堂的桃花,姜南的艾草也不如原先质量好了。

日常除了接诊、看医书还得教两个学徒,一天到晚的忙活,着实有些累,是到了有所取舍的时候了。

第二日午后,崔翊便带着三十贯钱来到了善和堂,姜南笑着迎上去。

崔翊不仅带来了买断配方的钱财,还带了几个白瓷瓶。五六寸长,小口长颈圆腹,有点《西游记》里观音菩萨玉净瓶的意思。

“那日小娘子要去槐市买些摆件没去成,想着以后指不定还有劳烦小娘子的地方,便顺手物色几个瓶子,可插花亦可插竹。”

崔都尉可真是武人?说起竹子,姜南想到宋代苏大学士的词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般文人雅致,倒不像是一个长期征兵作战的人能想到的。

姜南想了想,认真地道:“以后切莫如此客气了,当真叫儿受之有愧。”

写了香膏配方,奉给崔翊。崔翊也没有多逗留,拿了方子,颔首告辞,姜南亲送至门口。

善和堂的新修缮了两个封闭的诊室,分别由祖母和姜南坐诊,每个诊室都配有一个卧榻,中医讲究四合参诊,躺着诊脉,脉搏会更清晰明辨些。

周欣和桃花药材已经都认全了,病患拿着开好的药方,便能将药方直接抓好。后世的中医馆往往提供代煎药的服务,但如今大唐病坊看病却很少这样。

若是有要煎药的病人,也是需住院治疗的重症,祝娘子发烧频次也少了,可以帮着桃花和周欣看着煎药的炉火。

姜南这一两个月一直惦记着济仁堂找茬的事。奇怪的是,那边没再有什么动静。

莫不是憋着什么大招呢?这冷却时间也够久的。

又或者这事根本是那苏五娘诓自己的?再或者——真有什么“祥云”笼罩着自己,帮自己了结了?

姜南有点市井经营文跳到悬疑推理文的感觉。

其实济仁堂那边也郁闷,尤其看到姜南堂而皇之地干脆改了善和堂经营的医馆,广而告之更名病坊。贾掌柜没脾气地笑了,小娘子,有贵人罩着的漂亮小娘子,果真是得罪不得。

姜南不知道贾掌柜给自己安排的是言情甜宠文戏码,依旧决定踏踏实实走她的市井经营路线。

周欣点了爆竹,捏着耳朵跑远,祖母揭了牌匾,善和堂面貌一新地又重新开了业。门口牌子上干脆打出有养生佳品相赠来,人气比先前开医馆时还要足一些似的。

中医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三伏天里人们体能消耗较多,阳气亦有耗损,需适当补充营养,扶助阳气,初伏吃鸡,就是这个道理。

重新开张那日,姜南找任擎雯烧了一大锅的鸡肉,摆在善和堂灶房内温着,凡头昏脑涨,浑身乏力者,皆可盛一碗来吃。这可不是普通的烧仔公鸡,这是加了生姜、酒、路边荆、紫苏的烧鸡,可以起到祛湿强身的作用,且是不算在药钱里的。

随着善和堂给贫苦百姓治疗用种杏树代替圈了一波粉,义诊慕名而来又见识到了善和堂不俗的医术,每日晨间没营业,就有好些人等在门口,姜南为此还特地置了矮凳在杏树底下。

有前面医馆时期的积累,姜南的病坊运行起来比真正的新开张的医馆要容易得多。不管是从客流方面,还是自家经营方式上。

即使名气更盛,也能忙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