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病入刑狱(1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16 字 7个月前

苏悦一清早,就被婢子捉起来细细打扮,兑水洗脸、刷牙,擦面脂、擦铅粉、涂胭脂、画面靥、然后画眉毛、点朱唇、贴花钿,一点也不含糊。

上身着浅银红对襟帔子,下配肉桂粉褶襦裙,绾了个温婉的坠马髻,鬓边再戴一支小巧的累丝含珠金雀钗,钗形双翅平展,微颤抖动,十分灵俏。

苏悦母亲余氏则过来训导她,‘要守规矩多听少言’之类的。

“不过是立冬而已,又不是元正,圣人隔着老远,又瞧不见我。”苏悦瘪瘪嘴辩驳回去。

圣人立冬带领文武百官在北郊祭祀,并举行祭祀活动,祭祀之后会大赦天下,宴席之上再赐予百官恩泽,以示皇恩浩荡。

天依旧阴沉着,已经连着阴了两日,苏承之早就已经出发同皇帝先去了北郊祭祀。苏悦等官眷只要能赶上祭祀后的宴席便可,故而也不用那么赶。

坊门口,遇到了也是刚出门的庄小娘子——庄清黎。两人住得近又能说到一块去,撩开车帘笑着打了招呼。

坐在厚棉帘挂的马车里晃了约半个多时辰才到,两人一前一后下了马车,庄清黎也是一身新装,纤腰盈盈,清丽如斯。

苏悦朝庄清黎招手,两个带着帷帽的小姐妹便凑到了一起,“今日怎么不见你家太夫人前来,往日里不都是最爱热闹的吗?”苏悦笑问。

庄清黎倒有些讪讪,“祖母且病着,找了好些医官,近日反而更加严重了。”

苏悦叹口气,“倒是儿问的冒昧了,好郎中也不一定就全在太医署,可找了别家的?”

庄清黎摇摇头,“却是没有,父亲不信市井郎中的手艺,不过儿原先也机缘遇到一个不错了......”

苏悦笑眯眯地道:“要不,等宴席散了,儿陪你去寻了郎中给太夫人诊治?”

庄清黎笑着点头,“嗯。”

善和堂开着门,即便天气这么冷,也依旧有人摸着上门,居多都是风寒虚弱之象。姜南在店里瞎混了半日,直把筋都歇懒了,周欣也没有叫她一次。

素有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软枣不是枣,它又叫君迁子,有的地方叫野柿子,与柿树才是同科植物,吃起来也是柿子味。

姜南前世像大多数年轻人一般,对传统节日并不看重,偶尔休息日得了空闲,恨不得一天都窝在屋里,现在独在异乡为异客,却异常怀念起来。

黑了的软枣拿滚水泡着,等泡软了去掉皮与核儿,用小磨把软枣磨浆,枣皮与核也不扔,用来煮水,煮完水拿笊篱过滤出去。

用带枣香的水煮粥,待到米烂时倒入磨好的软枣浆,拿羹勺搅一搅防止糊锅,米汤与枣浆完全融合了,便是一锅黏糊糊香气四溢的软枣粥。

这软枣粥除了分送给左邻右舍,也分赠给病人及家属,赶着节气儿,给任记也送去了一罐子。

这样一锅健脾益胃的软枣粥,得了不少夸赞。

庄清黎对苏悦笑道:“便是这家医馆!”

苏悦哑然失笑:“这儿?”

庄清黎挑眉,“怎么?看不上?别看这里不大,这里小娘子的医术得过太医署刘医官的称赞呢!”

苏悦笑道:“岂敢看不上啊?原先赠给你的牙膏,还有香盘,便是出自善和堂的小娘子之手。”

庄清黎也笑了:“说这个,我信,原先就闻着香味似曾相识,这会子算是串上了。”口气颇有些恍然大悟的意思。

午后,姜南在厅堂内翻着书,就见两位贵女过来。庄清黎对姜南笑道:“有个不情之请,来劳烦小娘子。”

姜南请她讲来。

“家祖母缠绵病榻,太医署医官去看了不少回,也不见好,如今只感双腿冰凉刺骨,不知小娘子可否跟儿走一趟,资费尽可以算的。”

去看太夫人自然可以,出诊本就是医者本职之一。姜南在想双腿寒凉是什么病症,庄清黎以为姜南犹疑,又低声道:“家祖母如今已经不能走路了。”

姜南琢磨了琢磨,收好了药匣子,带着桃花跟两位贵女一同去了庄宅。

跟着走进太夫人的寝房,只觉脚下一软,原来是屋里铺着厚厚的‘吉祥纳福’的毡毯。姜南一进来就闻到一股刺鼻的中药味,屋内正中置了一个三层的鎏金八宝莲花座暖炉,里头的银丝炭一闪一闪的亮着,外面寒冷,一进屋骤然暖了起来。

才入冬,并不到数九寒天的天气。庄太夫人满头白发梳理的整整齐齐,眼眶深深的陷下去,她虚弱的躺靠着,双眼紧紧阖闭着。

听见几人进来的声音,也只是嘴唇动了动,发不出什么声音来,膝上还搭着几条被子。

庄清黎与苏悦见了礼,姜南也跟着福一福,“阿婆,儿给你找来了郎中,给你看一看。”

姜南在睡榻边坐下,接过桃花从药匣子里取出的脉枕,放在一旁的桌案上,给太夫人仔细诊起脉来。

姜南蹙眉,脉象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