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538 字 6个月前

姜南解释后,便跟刘医官讨论接下来怎么医治,那位接姜南过来的,刘医官的徒弟,听得一脑袋浆糊,呆呆坐在一边听。

“这位郎君脉象浮洪,重按则如游丝。脉象浮洪,且大而无力,可见虚劳久病。口舌糜烂,双颧状若桃花,但他的双膝却是冰冷非常,这是典型的上有假热,下有真寒。”

其他人的面色也有些凝重。

唐泽锦虽然不能全听得姜南的描述,但是病情严重还是听懂了的。一下子,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别驾也忧心忡忡。

刘医官道:“还有上吐下泻的痢疾呢?”

“先不管,郎君身子不能承受药力,不治之治先稳固身体,这个次之如何?”这个病患本就是刘医官负责,姜南只能提醒,并不能替他做决定。

刘医官沉吟片刻,继而点头认可姜南的想法,有了大概得诊疗思路,刘医官也跟别驾解释了诊疗办法。

刘医官开好了方子,给姜南看了一下,两人观点一致后,便交给那徒弟去抓药煎药。

姜南又补充一句:“文火煎,分三次服用,一个时辰一次,需得汤药凉透了,才能服用。”

刘医官对徒弟点头,这是《内经》中的反佐法,因为患者有假热在上,而药汤太热,又有大热之物,怕是会引起上焦反应,尤其现在还在不停呕吐,恐怕喝下去立刻就会吐出来。上焦有热,遇冰凉的液体,自然欢喜,由此骗过上焦,不使其有反应,等到胃中再开始发挥作用。

刘医官对别驾道:“眼下病情危急,至于能否好转,且要看用药之后......”

姜南也准备收拾离开,不料别驾却突然叫住她:“小娘子留步!”

众人都回头看别驾,连唐泽锦也诧异看着他。

只见他不太白皙的脸憋得通红,双手紧紧攥成拳头,他看着姜南,蹙着眉头结结巴巴,像是有人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没发好好说话。

本是行事干净利落的人,少有这般惊慌失措的时候,“小娘子......我就这一子,还望能多费心......千万得救他性命。”

真等见到这一幕了,唐泽锦睁大眼睛怔住了,心里一时间难受的厉害。这位太原别驾可是个从来不肯说半句软话的人啊,当初他要是肯服个软,也不会搞成这个样子了。相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见他这般求人,还是对一个小娘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深深感叹,殚竭心力终为子。

姜南动容之余,道:“郎君放心,儿一定竭尽全力。”

太医署送姜南的车轿已经候着了,姜南撩开车帘,看见萧瑟竹影之中那位别驾的身影,眼眶有些泛红眉眼却硬弯起来。

行了不一会,姜南突然对车夫道:“麻烦改道去一下道政坊,儿去看一下便回。”

新铺面装修不容易,长安城人们素喜高阔爽朗,新铺面院子必须大,靠墙植几株丹柿果树,枝繁叶茂的季节,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菜肴,开顺口佳酿,暮色里看繁花,看星月流动。

内里不做厅堂,隔断成曲径回廊,用野趣造景,一步一景,亭台水榭,绿茵假山,错落其间,溪水潺潺,水雾氤氲。

隔断砌一扇扇薄墙,有绣娘亲绣四季斑斓的花鸟鱼虫、闲云野鹤的渔翁垂钓图作为整套帐帘,整体全无其他酒肆食铺的骄奢之风,反而极尽归园田居、渔樵之乐。

大抵每一个居庙堂之高的雅士,都有一个乡野情怀的隐士梦。

姜南从太医署回来,跺跺脚甩甩寒气,接过桃花递过来的暖炉。

眼看眼前些日子门口的杏树都冒嫩芽了,这一股春寒又给生生憋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