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望长安 风雪月瑶 1674 字 8个月前

林寂与萧诀已然入了魏国境内,纵然梁魏二国这些年来关系紧张,却还是派了人前来迎他们入长安城。长安城内繁华之景比起建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萧诀头一回入长安城,原来传言不假,世人都道梁国虽强盛,却不如魏国富庶。看长安街上来往的百姓,个个面色红润丰盈,随处可见百姓身着上等丝绸所制衣衫,其建筑亦大气恢宏,许多独特设计便是建康城都不曾见过,可见传言不假。

放下马车的帘幕,萧诀满脸疑惑:“倒是新奇,我们入魏见的不是魏帝,却是丞相桓谨。”

“如今魏帝极是信任这桓谨,朝中大小事务几乎都交给了他全权处置。如今联合攻匈奴,若是能说服桓谨,基本就成了。”林寂却是笑了笑,遥想上一回见桓谨该是七年前了,那时的他不过宇文丞相府上籍籍无名的一个义子,不过七年光景,竟一跃成为魏国权倾朝野的丞相。

“听信外臣,这魏国早晚要毁在魏帝手中。”萧诀话语中皆是嘲弄,“你可想好如何说服他?据我所知,当年梁魏和亲,魏帝最宠爱的女儿曦华公主却在入梁双凌渡时遇刺身亡。刺杀成功后在场刺客尽数自尽身亡,所有线索一概销声匿迹,至今未查到真凶。魏帝因此与梁国生了嫌隙,此番联合怕是困难重重。”

“何止是难。”林寂一声轻叹,忽然有些后悔提议联合魏国,皇上竟将这个烫手山芋交至他手中,“梁国先灭燕国,若今又借魏灭了匈奴,那当今天下能威胁梁国一统天下的便只有魏国了。你猜魏国敢不敢赌,梁国灭匈奴后是否会调转头攻打魏国。故而魏国很满意现状,有匈奴牵制梁国,他们便能免于战祸。这一次入魏谈联合,我们一成把握也没有。”

“所以我们要说服的便是桓谨。”萧诀唇边勾起一抹笑痕。

林寂见他似乎早有打算,好奇道:“如何说服?”

“据我所知,桓谨这些年一直在查刺杀曦华公主的真凶。”

林寂闻言,目光微眯,神色有些凝重,“此事有何关联?”

萧诀对上他疑惑的目光,只道:“曦华公主与桓谨旧闻你该不会没听说吧?”

林寂恍然,“略有耳闻,当年梁魏二国联姻,曦华公主为桓谨抵死拒婚。这些都是秘闻了,众说纷纭,没个真假定论。”

马车外传来一声恭敬地呼唤打断了二人的谈话:“二位爷,到了。”

二人下了马车,只见偌大的府邸上清晰地镶着金灿灿的三个大字‘丞相府’。

“梁国的贵客来了,快请入府,相爷在府内侯您二位。”丞相府大管家堆着满脸笑意迎了上来,领着他们入府,一路穿过重重亭台楼阁,斑驳树影,直至一处小阁方停住。

大管家毕恭毕敬地冲着里头道:“相爷,贵客到了。”

不一会儿,里边传来侍女的声音:“进。”

萧诀与林寂迈步入阁,阁内暖意盎然,沉香袅袅,绣户珠帘,金翠耀目。只见一白衣男子慵懒的倚靠在卧椅上,椅上铺着上好的貂皮。男子身材修长纤细,一头乌黑的发丝散乱在背后,俊朗无双的面容透着几分阴柔的邪魅。

“梁帝送来的密信本相收到了,如今要攻打匈奴倒想起求助魏国了。”桓谨未见有起身的意思,依旧懒散地躺着,声音透着几分森森冷意。

“我觉得桓相可先听听我们攻打匈奴的计划,此战对魏国绝对百利而无一害。”林寂见他不拐弯抹角,也直入主题。

“我若不想听呢?”桓谨似笑非笑地睇着林寂,话语间尽是挑衅。

“桓相若不想听,又怎会见我们。”萧诀笑了笑,于他这番张狂地模样毫不动怒。

“见你们代表魏国给梁国几分薄面,毕竟两国曾经交好。”桓谨刻意加重了‘曾经’二字,“如今见也见过了,你们且归去,算是给梁帝一个交待。”

桓谨一句话便已然表明了态度,甚至没有任何想要继续谈下去的意思。

“若是梁国送给桓相一个大礼呢?”萧诀目光中透着几分精锐,略微近了他几分,用极低的声音说道:“主导双凌渡刺杀的主谋。”

桓谨因着他的话,懒散的目光一分分沉寂,直至波涛汹涌。

林寂盯着他们二人之间的暗潮涌动,那一刻仿若重新审视起萧诀来。他以为那个在朔北征战多年的人不该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原来打从决定踏入魏国起,他便已然做好全盘谋划,甚至捏着与桓谨谈判的筹码。

“不知这个大礼能否换来梁魏二国联合攻打匈奴的机会,或者桓相可听听我们的行军部署,对魏国百利而无一害。”萧诀说话间冲林寂使了个眼色,他当即会意,即刻自怀中取出布阵图铺展在桌案上。

桓谨终于直起身,走近桌案,听着他们的部署,目光却变幻莫测,却在林寂说到一半时淡淡打断:“主谋是谁?”

萧诀道:“永宁王,萧寰。”

桓谨显然不信他一面之词:“证据。”

萧诀缓缓道起当年刺杀细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