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雅集(1 / 4)

长安策 翊倾 3010 字 8个月前

潞王今日的宴虽说只是个便宴,但确是把宗室望族请了个遍,宁湛到的不算早,人已来的七七八八,外头的众大人们正相护劝酒,里面的女眷席上更是一片衣香鬓影锦绣斑斓。见宁湛到了,一院子人纷纷向他躬身示意,宁湛也略一拱手,算是回了礼。

潞王见他到了,忙笑呵呵地迎上去道:“楚国公今日真是好兴致,本王原以为您日日忙于政务,此番是不会来了呢,没承想您还是赏了光,真乃本王之幸。”

宁湛回给他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略带着些爱答不理道:“今日乃是惠安寺的大日子,我臣也是想趁今日来看看百姓民生。且陛下一向喜欢佛法,臣也正好来邀惠安寺的静慈大师不日进宫讲经。”

潞王见他如此模样,也不欲装什么热切,道:“国公不是一向不信什么神佛的,怎的又为陛下延请大师入宫讲经了?”

“佛法引人向善,普度众生,未尝不可用来清净养身。”宁湛一面随着潞王入座,一面四下打量着席上的人。程时果然来了,因着他的身份比着今日席上的王公世家太过低微,只坐在不起眼的末席,正安生地垂首站着,与他平日里老实人的样子并未有如何不同。

正在此时,门口唱礼的仆从高声道:“晋阳长公主到。”众人又纷纷伏地行礼,恭迎高瑗尊驾。

宁湛又见高瑗,不由得有些奇怪,按照高瑗的性子,感谢那个姑娘应该要感谢许久,不该来的如此之快,并且她是一向不喜这些场面的,刚才只觉得她是要往惠安寺去,怎的竟是要往这里来。

“七叔好雅兴,此时京中正热,玉泉山也是个消夏的好地方,真是有闲情逸致。”高瑗行至院中,恭恭敬敬地向众位叔伯见礼。

潞王道:“晋阳今日也是好兴致,怎么想到过来了,你大病初愈,身子尚弱,你七婶子也还记挂着你呢,想着入宫去看看,只是这几日家里事多,耽搁了。”虽然前几日衡阳葬礼上高瑗数次出言顶撞他,但是潞王仍觉得这只不过是小姑娘家耍脾气,故仍是与她好言相向。

高瑗听闻,忙向后面人群中张望,寻找着潞王妃:“七婶婶在何处?几日不见,倒是想念的很,劳烦七叔引我去拜见七婶婶。”

后面的女眷席上,潞王妃等一干命妇业已迎了出来,见到高瑗,兰陵大长公主最先一步上来,抓住她的手道:“我的小祖宗,你这才刚刚大好,怎么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了?陛下也真是的,竟也同意你过来,等着我下次说他才好。”

高瑗低下头,温柔一笑道:“今日七叔七婶婶兴致好,总是要给七叔七婶婶个面子,更何况总是在屋子里闷着,连皇兄都催我出去走走,这玉泉山风景清幽,实在是个好地方,想来今日出来是不当紧的,劳烦二姑姑挂念了。”

潞王妃也迎上去,握住她的另一只手,道:“我也是想着侄女将才大好,出来转转散散心思也是好的,且先往里头走入座吧,站久了仔细累着侄女。”说着便引着高瑗往里头走,众命妇见状,也跟着回到了女眷席。

宁湛冷眼瞧着这一行人来了又去,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觉得高瑗反常的紧。宁湛任太傅的时候曾经教过今上与二位长主——当然,高琏自是没有听过他几次课——对这几个人的脾性摸得很是清楚。他知道,高瑗看似木讷老实,实则很是聪慧,读书也是极有天分,不过问朝政,不过是性子淡薄,不喜纷争罢了。说起来如今高琏亡故,若是真要高瑗出来协助今上统领朝政,宁湛想来她也未尝会推辞,定是会承了这份责的,就凭她也能处理的甚是好,可是若高楷如今业已亲政,若还需要幼妹为其操劳,宁湛却觉得甚是软弱,实在难成大器。

潞王此时像是想起了宁湛一般,又行至他身边,道:“既国公近日对佛法感兴趣,本王也实是认识几位高僧,不日引国公一见也未尝不可,只是不知国公是否赏脸?”

宁湛默不作声。

薛王见宁湛也实在不想理会潞王,便忙一个箭步上去,挡在潞王前头,道:“老七也是,让国公在此站了良久了,还不请国公入席?如今宾客也来的差不多了,不若准备开席如何?”

昌王也附和道:“五弟所言甚是,这些事,席面上了再仔细说来,岂不是更好?”

如此这般,潞王也知宁湛不欲再接着客套下去,只呵呵一声干笑,道:“二位哥哥说的有理,竟是我疏忽了,也请国公入席。”说着微微欠身,示意宁湛入座。

宁湛也欠身回礼,道:“潞王客气了。”说罢便随着薛王入座,坐在薛王下首。一时众人又开始攀谈起来,宁湛只默默坐着,手中把玩着茶盏,打量着众人。近日众人因着朝政繁忙俱是疲惫不已,今日小宴休憩,自然一片和乐,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薛王瞧着一旁一言不发的宁湛,觉得有些尴尬,便凑过去跟他没话找话:“近日听闻国公府上的小公子有入仕之意,敢问国公,此事可为真?”

国公府的小公子乃是宁湛长兄宁澄之子宁越,与诗书一道最是擅长,才名满京城。宁湛听闻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