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奏箫韶日(2 / 3)

长安策 翊倾 2277 字 8个月前

己的嫁妆全赔进去,两位奶奶心道。

直到了月上梢头,两位奶奶才以明日还要早起梳妆招待客人为由告辞,高琏也才意犹未尽地下了牌桌。两位奶奶稍一对眼色,到底还是把从高琏那里赢来的钱都留下了。“二位嫂嫂也就罢了,我说句该打的,你们二位呀,也不缺这么个钱,霞姑的还是收下吧,就当是我明日大喜,给你的彩头。”

霞姑脸上哭笑不得,这位姑奶奶还记得明日自己大喜呀,瞧她这模样,还以为她全然忘干净了呢。“是,多谢姑娘,祝姑娘姑爷白头偕老,百年好合。”霞姑也就顺着说了两句吉祥话。

送走了常家两位奶奶,高琏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倒床上就睡了。

高琏觉得自己没睡多久就被景思摇醒了,她翻了个身,有些不耐烦,她道:“别动,让我睡会,这才什么时辰。”

“主子,”景思很少用这样哀求一般的语气,“常夫人那边差人过来传话,她马上就要带着喜娘过来了,让主子赶紧起来。”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高琏拽了起来。

“做新嫁娘也不是件好事,起这么大早,真是给自己罪受。”高琏嘟嘟囔囔地发着牢骚,两只脚在地上蹭着,寻找着自己的鞋。

高氏带着喜娘进门的时候高琏已经被景思收拾好按在妆台前了,高琏好像还是没有完全清醒,一双眼都是飘忽的,浑身上下都是倦色。

“姑娘大喜,祝姑娘与姑爷白头偕老,琴瑟和鸣。”喜娘笑呵呵地迎上来,嘴里说着吉祥话。

高琏木木地没有反应,倒是景思早有准备,赶紧拿出一个大红荷包塞到了喜娘手里,道:“多谢妈妈,妈妈同喜。”

婆子掂了掂手里的荷包,荷包沉甸甸的,想必里面的彩头不在少数。她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子上了,将荷包收好,一边继续说着各种吉祥话,一边开始给高琏梳妆。至于高琏刚才爱答不理的样子她全然没放在心上,新嫁娘们为了梳洗打扮往往都是早早起床,困倦疲惫的多了去了,她也见过不少,算不了什么。

当喜娘看见高琏的嫁衣头面时,纵使她曾经为不少公侯贵戚的家的姑娘开脸梳妆,自诩见多识广,可也没见过这样奢华的衣裳首饰。“哎呦呦,”她不由自主地叹道,“果然是楚国公,才能给新妇这样的嫁衣首饰。恭喜姑娘了,得国公如此珍重,真是好大的福分。”

果然不出所料,没人相信这价值连城的衣裳会出自常府,也没人不相信楚国公拿不出这样的嫁衣。高琏这次有了反应,她呵呵干笑了两声,道:“多谢妈妈。”

吉时一到,宁府迎亲的队伍就出了门,街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无不伸长脖子,赞叹着国公府的阵仗。宁湛身披喜服乘于马上,身后跟着他五弟秦国公宁泽、明威将军梁佑泰与敷文阁侍制向康。梁佑康是辅国大将军梁玄第四子,曾与宁湛一同在梁玄麾下任职,而向康则是当今皇后亲弟,大儒向谨言之子,宁湛曾随向谨言学过诗书,故这向康也算是宁湛的半个师弟。随行的三人,宁泽就不必说了,梁向二人一文一武,都颇受今上赏识,皆是前途不可限量之辈。

新嫁娘一出来,宁泽就觉察出了不对劲,常檀这身嫁衣,绝对不是常家拿得出的,若是别人也许还会觉得这是宁氏所备,但他知道内情,自家根本就没有准备这样的嫁衣,那这嫁衣是何人的手笔?这样罕见名贵的衣料,繁复精巧的工艺,恐怕只有宫中拿的出。莫不是高瑗?他不由得怀疑。

宁家的迎亲队伍出了门,可宁家忙活的两位夫人也闲不下来,时候差不多到了,宾客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宁府,她们二人忙着招呼宾客,几乎是连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

门房通报晋阳长公主的车驾到了,两位夫人俱是一惊,国朝有个习惯,身份越是贵重之人就越是要等到主家定好的时辰方才到来,如今这接亲的队伍才刚刚出门,晋阳长公主就已经来到宁府,却是弄了她们一个措手不及。

因着常檀对晋阳长公主有救命之恩,长公主认其为义姐,故长公主那里早早就派人传话来,托宁府将自己安排在娘家席。宁府哪里敢怠慢,便也照做了。

现下两位夫人的难处在于自己正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陪着晋阳长公主说话,可是就这样晾着长公主,让她一个人干坐着也实在不合礼数,着实有些难办。二人一商议,最后决定让宁瑾过去陪着,自己则简单见了礼便接着忙去了。

高瑗对她们两位也很是理解,没有丝毫的责怪或是不悦,她让两位夫人且去忙,不必管自己,还不忘嘱咐二位夫人莫要太辛苦,累坏了身子。

家中今天是大日子,宁瑾自然也不能闲着,她本在后面看丫头们准备茶水果子点心、打点一应器皿,听闻两位婶婶让她过来陪晋阳长公主说话,便赶紧把手上的活交代给管事婆子,自己就往前头来了。

宁瑾跟着两位婶婶往宫里请安时常见这位晋阳长公主,再加上二人年龄相近,向氏也常让她同高瑗一道说话玩耍,二人虽说算不上挚友,但到底也不如何生分,再加上宁瑾的性子本就开朗,让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