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4)

穿越人大名叫方何,小名叫方霖铃。舅舅是李之仪,那个面慈心善的李夫人叫胡文柔,是她舅妈。那个睡在她旁边的小男孩是李之仪的儿子李行尧,小名叫肉哥儿。

至于霖铃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早早去世了。她从小就由李之仪一家抚养,也是个可怜的娃儿。

小北听胡文柔说,这次霖铃跟着李之仪一家从滨州赶往明州,途中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要死翘翘。幸好佛祖显灵,她的病突然一夜间好了。

小北心里清楚,并不是什么佛祖显灵,而是自己穿进了方霖铃的身体,真正的霖铃可能早已经重新投胎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他们一家此行的目的地是明州一个叫七柳镇的地方,因为当地有家书院聘请李之仪当老师。

方霖铃虽然不知道宋朝的明州等于现代什么地方,但看两岸的秀丽风光,猜测应该是江南一带,类似江浙福建这种地方。

到杭州后,苏东坡向李之仪一家道别。李之仪又上岸送了苏轼好几里路,分别时两个老友拉着手说了一堆“你要多给我写信”,“我会常常想念你的”之类的肉麻话,终于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

苏轼走后,船继续向明州进发,一路经过萧山,钱清镇,会稽,东城镇。两岸的风光越来越秀美,温小北的身体也越来越好。

她刚穿过来时候的担忧心情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蠢蠢欲动的兴奋。对她来说,周围的一切,哪怕是一滩狗屎也是新鲜有趣的。

她每天坐在船舷边对着两岸的风景百看不厌,要不就是缠着肉哥儿说话。很快她已经能听懂对方的大部分语言,也能和肉哥儿自由交流。

为了不露馅,她有时会故意使用学来的几个文言文字眼,虽然每次都用的驴唇不对马嘴,让李之仪夫妻觉得莫名其妙,但好在肉哥儿年纪小无所谓,姐弟两相处得其乐融融。

一天清晨,小北醒来后叠好被子,去船尾用马毛牙刷和青盐刷了牙,又用江水胡乱洗了把脸,然后慢慢走到船头,倚在船舷边往岸上看。

岸上正好有一个小镇。在清晨薄薄的雾霭中,镇口看起来很是热闹。三五个身穿鲜艳襦裙的少女正在江边敲打洗衣,身边围绕着几个梳冲天辫,正在玩耍的小孩儿。镇口不断有人挑着扁担出来卖菜,各种叫卖声,鸡鸭叫唤声,犬吠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支鲜活的交响曲,伴着袅袅炊烟盘旋在小镇的上空。

温小北被眼前的画面迷得如痴如醉。虽然她看过很多古装剧,有的还以还原古代场景著称,但所有的电视剧加起来比不上眼前场景的万分之一!因为那种真实的烟火气光靠想象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还原的。

小北正在观赏景色,忽然感觉身旁有股热气。她低头一看,原来肉哥儿也来了。

“家姐,”肉哥儿仰着小脸,软软糯糯地喊一声小北的名字。

小北摸摸他的小脑袋。肉哥儿今年虚岁八岁,但是他身高有点矮,又长着一张白嫩嫩的小圆脸,看起来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肉哥儿向小北请过安后也开始朝岸边打量,不同的是他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江边的几艘打渔船上。

那几艘船的船弦上站着几只鸬鹚,肉哥儿看着新鲜,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鸟儿。

过了一会船上的渔夫解开鸬鹚脚上的绳子,几只鸟扑通扑通纷纷跳进江里。肉哥儿忙仰起小脸问小北:“他们为何把鸟儿放走了?”

小北连忙给他解释:“他们不是放走鸟儿,而是让他们去水里捉鱼。你看着吧,一会鸟儿就出来了。”

肉哥儿有些将信将疑地盯着江面。没过多久,一只鸬鹚突然在水面上“跐溜”一下钻出来,嘴里叼着一条小鱼。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鸬鹚也纷纷钻出来。

肉哥儿激动地拍着小手大叫:“鸟儿回来了!鸟儿回来了!”一边拍手一边蹦蹦跳跳。

小北吓得赶紧抱住肉哥儿,吓唬他说:“在船上不能这样乱跳!否则你掉进水里,就再也见不到你阿爹阿娘了!”

肉哥儿奶声奶气道:“那我能不能像那些鸟儿一样从水里钻出来?”

“不能!他们是鸟,你是人!”

肉哥儿被小北一吓,立刻乖乖安静下来。这时船舱的青布幕一掀,胡文柔提着一个食盒走出来,笑着招呼道:“肉哥儿,铃儿,过来吃早点了。”

小北忙走过去喊一声“舅母早”,然后在桌边坐下来。这张桌子本来是挪到船头让苏轼和李之仪喝酒聊天用的,苏轼走后便成了小北她们的饭桌。

胡文柔将食盒打开,从里面拿出几只菜碗。小北看见一碗装着几只薄皮包子,一碗绿豆粥,一碗红油油的不知什么东西,闻着又辣又香,勾得小北肚子咕咕乱叫。

“好香!”小北忍不住叫道,眼珠儿盯着那碗红红的菜。

胡文柔一愣,然后笑着把那碗菜推到小北面前,柔声道:“你吃罢。”

小北有点不好意思,把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