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以言劝(2 / 2)

你错了。”姜鸾平静地说。

“大梁是可以不顾李昭的死活,却要顾及大梁的国威和梁帝的颜面,他国皇子在我朝受辱,这已经不单单是你和李昭之间的事了。还有,二哥哥可曾想过,李昭的母后出自大梁四大世家之首的江氏,梁帝想立李惇为太子,却为何迟迟不曾下旨?谁又知他不是在忌惮江氏,难道江氏也会任由李昭在我大魏受辱吗?”

“届时,如两国开战,你便是始作俑者,如父皇想得安宁,便要平息梁帝之怒,你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姜鸾的话,像是重锤砸在了姜风琰心上,他将前后的事仔细一想,便知道了其中的关键。

原来不止是他,更有许多宫人在暗处借着他的名头欺压李昭,李昭是大梁皇子,却受辱于魏宫宫人,这事不说传到大梁,便是传进御史台那群人耳中,只怕他也要被父皇责罚。

“阿鸾,可是我已经……”他眉头紧皱,“你可有什么法子?”

姜鸾深看他一眼,说:“二哥哥,从今日起,你约束好身边的宫人,再寻机会向李昭主动示好,他若接受,你便能进行补偿,他若不接受,也是应该的,你不可强迫。”

姜风琰点点头,有些后怕道:“阿鸾,还好有你提醒我,不过这几日在总见不到李昭,听学也不来了,莫非是要我去扶云殿?”

原来已经他不去听学了吗?

看来,他是遇到前世的那位师父了。

姜鸾蹙眉一瞬,道:“不必,二哥哥若再去扶云殿,又会引起宫人一番猜测,还是先约束好身边的宫人,往后会有机会的。”

姜风琰走后,姜鸾凝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今日这番话大都是为了吓姜风琰,其实他说对了,大梁已经没有会顾及李昭的死活了。

楚阳江氏落寞,在大梁朝中无人。梁帝迟迟不立太子,不过是因为李惇早产先天不足,钦天监言李惇过了弱冠之年,方能压得住太子福泽。

还有,即便此事被父皇知道了,也只是轻拿轻放,前世便是这般,她只希望这番话,能让姜风琰醒悟,

姜鸾收回目光,叹息一声,轻道:“慕光,我们去马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