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小阿满回来了。”

“小师妹回来了。”

“小师妹回来了。”

“小九回来了。”

......

听着刘夫明和师兄师姐话里的慈爱,姜舒绿心里一阵软乎。

“是的,师父,阿满回来了。”姜舒绿道,“3年多不见,师父和众师兄姐们还好吗?”姜舒绿笑盈盈地看着大家。

刘夫明看着出落得愈加聘婷玉立的小徒弟,神思恍惚——像!太像阿柔师妹了!

众师兄姐们声音错落地响起,大致说的是:“都好都好,小师妹回来了,就不走了吧?”

姜舒绿一一回应,接着直问刘夫明:“师父这几年没偷偷吃糖吧?”刘夫明有糖尿病,但是又嗜甜食。

“小九回来了,可得管着点师父,师父越老越不听话......”说话的是四师姐庄慧,做得一手好旗袍,人也长得古典婉约。

“没有没有!”刘夫明怕老四把他吃铛铛牛奶片的事情抖落出来,急急地转移话题,“接下来有什么安排?”

哎,偷吃孙女零食容易,可是善后不易啊!

庄慧看着师父不敢提的尴尬滑稽样,心里直乐。

铃铛看不过眼了:“爷爷!小师叔还没喝口茶呢!有事您待会再问......”然后拉着姜舒绿坐在最末尾,殷勤地给姜舒绿端茶倒水递果子。

“铛铛!”坐在刘夫明下首的刘东林,开口嗔怪自己的调皮女儿没大没小。

刘东林是刘夫明唯一的孩子。

因为刘夫明收了乔溪月,小两岁的刘东林就不再是刘夫明唯一的教学对象了,因为年纪小,就成了二师弟。后来他和三师妹常敏日久生情,婚后生了刘立轩和刘铃铛两个孩子。

刘夫明越老,心态越年轻,面对孙女的呛声也不恼不怪,只是“呵呵”笑着让姜舒绿坐下。

“二师兄别说铛铛,就是我也想知道小九接下来的安排,”五师兄叫曾智,他在附近的什刹海开了家西服高定,听说小师妹今天回来,他专门关了店门回来的,“不若到五师兄那里去?小九不做西服浪费了!”

三师姐常敏接话道:“小九刚回来,还是待在院里,有空就给我那几个徒弟上上课。”常敏想让姜舒绿待在四合院里,是因为自家无法无天的女儿,谁的话都不听,就服姜舒绿的管教。姜舒绿走了3年,铛铛就叛逆了3年。暑假又到了,再不栓住铛铛,估计今年又不知道会跑到哪里去,开学要是再因为没做完暑假作业而被老师请到学校的话,她估计会疯掉!

......

姜舒绿一边喝着刘铃铛倒的茶,一边认真地听着。

看着大家像争抢超市里的特价商品一般地在争抢着姜舒绿,刘铃铛凑到姜舒绿耳边:“小师叔,幸好今天人不齐,这人要是齐了,你估计骨头都没了。”

姜舒绿被刘铃铛的俏皮话逗乐了。

刘夫明一共收了9个徒弟,除了身在国外的乔溪月以外,剩下的8个都在国内了。而如今,六师兄在广州出差、七师兄和八师姐在外地工作,其余的都在场了。

姜舒绿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才开口:“我下周要回一趟学校,领本科的毕业证,之后会回一趟杨城,我好久没见阿婆了,还有舅舅舅妈,我得回去陪他们住一阵。”

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姜舒绿再次开口:“美国那边的硕士毕业证已经拿到了,但是我之前答应了我的导师,会跟完9月份的时装周......之后就彻底在国内了。”

听到姜舒绿以后都定在国内了,大家不由得松了口气,大家就怕小九跟大师姐一样,跑到国外去不见人影。

知道小九不走了,大家也有时间斗嘴了。

姜舒绿在美国读的研究生是一年制的,学习强度很高。刘夫明看着小徒弟尖尖的下巴,不免心疼。“让你读两年制的,非读一年制的,看看你现在瘦的......”刘夫明嗔怪中包含着心疼,“老二记得给小九多炖点汤补补。”

“好的师父。”既是徒弟又是媳妇的常敏应下这叮嘱。刘家虽然定居北京多年,但是刘夫明毕竟是南方人,饮食方面还是保持着南方的习惯,爱甜口、爱清淡、爱喝汤。

庄慧一如既往的拆台揭短:“小九要是读两年,师父您老人家可是还得晚一年才能见到小九哦!谁总是天天在我们面前喊‘小九小九’的?”

“老四你这张嘴真是厉害,早知当年就不收你了!”

“不收我,您这日子多无趣啊!”

......

大家静静地看着斗嘴的师徒俩,眼里含笑。

刘夫明收的这9个徒弟,都是重情重义的人,相互间的感情亲如手足。姜舒绿跟前面的师兄师姐们年龄相差还挺大的,最小的就是八师姐了,但也差着10岁。所以大家既把姜舒绿当师妹,又都不约而同地把姜舒绿当成女儿。刘夫明更是把姜舒绿当成亲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