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主动找死?(1 / 2)

首席国医 江门二爷 1370 字 2022-08-20

“小刘啊,通知一下患者和家属,让他们进来吧。”

孙建民此刻已经站起身来了,朝着身后的秘书干事喊了一声。

被他叫小刘的青年就是他的秘书,今年三十岁。

小刘听到领导吩咐之后,不敢怠慢的走出会议室。

大概两分钟之后,会议室立马就热闹了起来。

三个患者也肯定就出现了,只不过一个是被两个人扶着进来的。

一个是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进来。

最后一个进来的患者是躺在担架上,被医院护工推了进来。

而这个躺在担架上的患者,就是这两天在松江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辽省铜山市班子领导。

赵玉红跟在担架的后面,对于自己丈夫到现在还处于昏迷状态,她心里面是很着急焦躁的。

在松江人民医院已经治疗了一天一夜了,可是还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就连清脑注射液也都打了很多,可是依旧没有任何意义。

这不松江开了第一届中医讨论会,而医院的领导也推荐给了会议组织者,让她丈夫过来这里治疗。

急诊科那边没有把握的情况之下,也许这边有办法啊。

而她赵玉红之所以答应过来的原因,是听说吉江省中医医院的内科主任水长路也在会议室。

她也是特意奔着水长路来的,她丈夫的这种情况,目前也只能希望水长路来治了。

所以她毫不迟疑的答应了医院高层的建议,带着丈夫过来了。

李杨是八级钳工,可以说在松江汽材厂里面非常受欢迎,可是昨夜下班之后,一不小心直接摔在了坑里面,导致左腿骨折,左手严重移位。

左腿骨折倒是好办,哪怕成为瘸子,也没事。

可如果不把手骨归位的话,情况就非常严重,因为他是钳工啊。

但是目前西医手术很难保证手术质量,医生也跟他说了,手术之后,手可以恢复正常,也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想要继续做钳工的工作,怕是很难了。

这就像是维修一个精密仪器一样,即便是维修之后,这个精密仪器也许就不准了。

李杨是靠手艺吃饭的,他还是个左撇子,如果左手没办法操作钳工的手术,他怕是要饿死。

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六十多岁老头儿,除了钳工的工作,也干不了别的。

而他之所以能够来到这里中医讨论会的会议室,是因为他这个钳工身份也不简单。

据说啊,据说他似乎参与了五十年代的一次重大国防精密武器的制作,手工制作了一个小零部件。

但那个时候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反正上面让自己做,自己就做呗。

也是最近两年,已经不需要保密了,这才隐约知道。

也因为这个事迹,孙建民对此高度重视,这样一个对国家有功的八级钳工,绝对不能出事,不然就是国家的损失,松江汽材厂的损失。

李杨就是被自己两个儿子扶着进来的第一个患者。

而第二个坐着轮椅进来的患者,是一个腰间盘突出患者,已经严重到不能走路的程度。

他也不是简单人物,是炼钢厂的优秀工人,甚至被国家工会宴请过的优秀工人。

这样的一个工人,出现这样的严重病情,也需要让中医看。

至于为何不让西医入手,为何不去医院看,则是患者本身的愿望。

童文林不喜欢西医,更不喜欢手术,他也绝对不手术,所以选择中医,是他的当务之急。

好了,这就是三个前来求诊的患者,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也没有一个简单的病。

最严重的就在担架上昏迷着。

而最轻的看似是李杨,可一旦他的手出事,影响就是一辈子。

“诸位专家,参会的同志们,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三位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位躺在担架上昏迷的,是陶同知同志,陶同志是辽省铜山市班子领导,他的诊断结果是脑溢血,在松江人民医院急诊科用药一天一夜,无效。”

孙建民先是指着躺在担架上的陶同知,介绍了一番。

他也知道情况紧急,不能耽误患者接诊的时间,所以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简短的介绍着。

“这第二位患者叫童文林,就是坐在轮椅的这位,他是腰间盘突出,已经到了无法站立起身的地步,他还是优秀的炼钢厂的工人代表,受到国家工会的宴请之列。”

“这第三位患者叫李杨,八级钳工,来自松江汽材厂,车间副主任,他是左腿骨折,左手严重错位,李杨同志希望他的手灵活性不受影响的好转痊愈。”

“以上这三位患者的情况,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不知道哪三位专家能出手?”

孙建民说到这里,脸色已经很严肃的问道。

他也有些急迫性,毕竟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重要,都不能出事。

松江人民医院摆弄不了的患者,也只能交给中医专家来试一试。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西医治疗不了的,还有中医来托底。

因为这个时代厉害的中医还不少,所以能够这么做。

再过个三四十年,想找几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