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与伯攸(1 / 2)

封存旧事纪 樋乙 1622 字 7个月前

连绵的阴雨天过去了,阳光重新光临了不逝山和长生殿。殊镜和殊华二人摆脱了令人生厌的疹子,连笑脸都变得多了起来。

小石头拿着殊镜种的莲子,正惬意地躺在竹筏上。

秋天的阳光并没有夏天这么折磨人。小石头闭着眼睛,感受着太阳照在自己的眼睛上,眼前便有一片橘黄色的亮光,很有趣。

小石头不算太快乐的往嘴巴里扔莲子。

莲子心有些苦,可她还是很想吃,但同时她又不太想睁开眼睛、费心费力的去把莲子心剥出来,只好这样勉强吃下去,努力忽略莲子心的苦涩,尽力去感受莲子的清香。

微风轻抚过姚水水面,竹筏轻轻地晃动着。小石头把手和小臂浸在姚水中,手指在水里来回拨动几下,便能感受到泠泠的姚水轻快又从容的从她的手指间流过。

她飘荡在这偌大的姚水水面上,仿若一个婴儿悠闲地眠在母亲的腹中,小石头想,或许自己在母腹中时也会是这种感觉。

小石头确实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

在殊镜教她这世间男女结合可生育后代的时候,她就曾经询问过师父皇唐真人和自己的师兄师姐们,不过师父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她是捡来的孩子,她的父亲母亲是谁,皇唐真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小石头短暂地伤心了一段时间,很快便自我调理了过来:虽说她不知亲生父母在何方,但师父和师兄师姐们也没有父母在身旁,他们都是一个人,想来一个人过得也很好。

况且书里所说的天伦之乐虽好,但就算自己的父母在身边,恐怕也不会有师父和师兄师姐们疼她爱她了!

小石头晒够了太阳,便把竹筏停在了离木桥有一段距离的岸边,那里的水比较深,不逝山后山的悬崖崖底生长的竹林一直延伸到了姚水岸边,小石头可以把竹筏拴在竹子上,茂密的竹林正好可以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绿荫,替竹筏把阳光遮住。

一条赤色的蛇正盘踞在一块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石头上,这石头位于竹林一侧靠近岸边的地方,显眼得很,小石头一眼便看见了它。

颜色鲜艳必有毒。小石头想起了殊末告诉她的话。

她猛地从竹筏上坐了起来,呼啦一声,水面荡起一层波澜,那蛇被惊到了,抬起脑袋望过来。

她盯着蛇,蛇也盯着她。

过了片刻,那蛇似乎厌了,率先做出了改变,盘起身子,懒洋洋地继续去晒它的太阳去了,不再理睬小石头。

小石头这才移开目光,重新躺回到她的竹筏上,淡定地闭上眼睛。

她不怕那蛇,赤色的蛇长得很漂亮,况且蛇想伤她也不容易。只是小石头害怕麻烦,若是能够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当是最好。

现下的状态就很好,小石头想,我纳我的凉,你晒你的太阳,相互之间平安无事。

但很快,真正搅局的人出现了。

一阵车马的声音传到了小石头的耳朵里。她坐起身子,极力望向木桥前面那条路。

又过了一会儿,她的视线中出现了一辆黑色的马车,有一个坐在车前的人,应该是赶马的,但看穿着又不像平常的车夫,马车后面也跟着大概六七个骑马的随从,腰间都佩刀。

有些奇怪,她心想,不逝山罕有人至,这十几年,她在不逝山脚下遇见的人两只手都数的过来,这次怎么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是来找谁的呢?总不至于是来找师父拜师求学的?

那一行人在木桥前停了下来。

车上下来一个看起来大概二三十岁的年轻男人,怀里还抱着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男孩儿。那年轻男人下了车,配着刀的随从们也下了马,一群人过了木桥便沿着大道往不逝山上走。

果然是去长生殿的!

小石头的好奇心开始作祟。待那行人走得离她远了一些,她便利索的从竹筏上跳进了岸边的竹林,沿着竹林往前跑,直到崖底,从崖底爬到不逝山后山的悬崖上,她就能直接从后山绕回长生殿了。

这算是一条上山的捷径,由于师父曾告诫她不准动不动就去走悬崖峭壁,平常她是不走这条路的,上山都是规规矩矩走大道。

但现在,小石头想着要赶在那行人之前把这个消息告诉师父和师兄师姐们,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师父一定会理解我的!

小石头这么想着,脚下生风,不多时便跑回了长生殿。

待她气喘吁吁地把这个消息告知师父皇唐真人时,皇唐真人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便又开始叮嘱她不要去爬后山的悬崖,小石头有些郁闷,“师父,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皇唐真人把她裙子上粘的红色花瓣揪下来。这些红色花瓣是一种叫做炽菊的花,只生在后山崖壁上。

小石头有些傻眼,又有些挫败,只得试图转移话题。

“师父,那来的人是谁?怎么还抱着孩子?还有一堆随从?您认识他么?他要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