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宜之计(1 / 3)

银鞍照白马 饮沧溟 1919 字 6个月前

秦玉回到自己的将军府中,白发苍苍的老管家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

管家将马交给小厮,上下仔细地看着小姐,十五年未见,小小的姑娘已经长成英姿飒爽的将军。

秦玉和老管家讲着戍边发生的趣事,逗得两人直笑。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府中。

秦玉长期驻守在边塞,极少回京。府中除了几个仆人和管家外,再无他人。老管家又是秦氏旁支亲戚,因此秦玉也有意让他在府中养老。

老管家看着秦玉就像看着自己的孙女一样,忍不住说道:“小姐,这么多年,我终于又见到你了!真是令人唏嘘。”

秦玉安慰道:“如今我手握40万大军,匈奴只有30万,下次回京必是我已将匈奴屠尽,再回京受赏。不要很久的。”

老管家摸着秦玉布满茧子的手,想到自己看着秦家一步步走到今日辉煌。但30余口人不断牺牲只剩小姐一人,忧心叮嘱道:“小姐虽封候拜将,但也要当心‘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你握着重兵,行事更要谨慎,莫要人寻了错处。如今秦氏只剩小姐一人,万不可行差踏错。”

秦玉笑着满口答应,心中却有些酸楚。匈奴未灭,家中却人丁凋敝,若是自己意外战死。朝中哪里有人能挡得住北蛮铁骑?

老管家见她神情黯然,便打趣的说道:“若是遇到喜欢的人,便成亲。除了上阵杀敌也要为自己找些乐事。”

秦玉被这话逗乐了,平日在军营里练兵亦或上阵杀敌,哪有空闲谈情说爱。只是捂着笑嘴点点头。

她岔开话题又与管家聊到小时候的趣事直到深夜。雨渐渐停了才去休息。

在府中休息一日后,秦玉将盔甲卸下,换了朝服觐见圣上。

秦玉穿着黑色的大袍,低着头跪在如镜的地板上。

殿中烧着龙涎香,馥郁的香气四溢。

香炉之后,圣上坐在纯金的龙椅上,两旁宫人执着孔雀扇,几名太监立在台阶下,垂手听旨。

极具威严的声音缓缓传来:“朕深知秦氏将军披肝沥胆,御卫疆土十余载,又灭匈奴十万大军。实乃国之栋梁,社稷之臣。今封爱将为冠军侯,食邑万户。望不负朕之深意。”

秦玉谢恩,偷瞟龙椅上的皇帝。

“末将自愧食邑万户,还请陛下收回成命。社稷民生之本,一为民,二为才。末将拥万户,则国少万民。末将愿用万户之民,向陛下举荐一位人才。乃是太长卿之子,李逸之,身负京中第一才子之名。”

皇帝摩挲着扶手上的精致雕花,眼底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情绪。他并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沉默思索。

秦玉有些拿不准陛下的意图,心脏在胸中剧烈地跳动着。

过了很久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李逸之。朕记得这个人。虽有才华可惜咳疾缠身,臣子身为朝廷的脸面,若都像他一般孱弱,只会让别国耻笑我国中无人可用。爱卿好好驻守边关,不要操心朝廷之内的事情。”

这是拒绝也是在敲打秦玉,莫要过问分外之事。

秦玉深吸了一口气,李逸之的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已经承诺过的事,不能让他再失望一次。

她鼓起勇气再次说道:“秦氏满门如今只剩末将一人,能否请陛下降旨赐婚,将李逸之许给末将,以沿香火,再抗匈奴。”

李逸之朝中为官已无可能,如今只有进入自己麾下,做个谋士。但他的身体进入军中若不特殊照顾必定熬不过几年。只有出此下策,冠以将军之夫的名义,保他周全。

至于香火之事,确是秦玉的私心。匈奴未绝,秦氏不能绝后。

“这件事朕可以允你,爱将劳苦功高,朕许你已郡主仪制成婚。”皇上如秦玉所料,没有犹豫地同意了。

“谢主隆恩。”秦玉深深地磕了一个头,从殿中退出。

殿外虽是阴云,但颇有些暖意,秦玉悬着的心终是放了下来。虽是与预期不同,但李逸之的事情也算守诺,唯一不同的是他必须要娶她。

秦玉回想起他说的那句话:“如果你真的能办到。我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如果李逸之没有掉进池塘,会愿意与自己成婚吗?

她不确定,但这不重要。圣旨已下,板上钉钉。

秦玉为了早日赶回边疆,便将婚期定在了第二天。宫人与府上的丫鬟,连夜将冷清的将军府装扮的喜气洋洋。

红绸挂满房梁,旁边的灯笼全部贴上喜字。殷红的绣球札缎挂在柱子上,长长的锦缎垂在地上。中堂正桌上,摆着御赐的红珊瑚盆景,两侧是皇上亲手写的婚贺对联。宫中送的成箱珠宝,堆满院子。

朝中大臣与银甲兵皆来道贺,诺大的府中人潮不绝。宴席从前厅一直摆到后花园才堪堪坐下。

太阳慢慢落下,秦玉与李逸之穿着隆重的礼服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完成了仪式。

秦玉扶着一脸错愕的李逸之回到了新房。里面特意烧了炭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