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一见钟情(1 / 3)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亮大兴宫,威武庄严的侍卫们守卫着皇城。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大臣们依次进入皇宫。

大殿之上,大臣们向隋炀帝禀奏各地发生的大事,杨玄感兵败自杀而亡,运河修建已见成效等等。

隋炀帝身着杏黄色龙袍,头戴通天冠,四方脸棱角分明,眼神看似迷离却透着一股让人惧怕得寒意,他慵懒的靠在龙椅上,漫不经心听着大臣们的禀报,目光扫过大殿上的大臣们,最终目光定在李渊身上。

李渊年近五旬,满头乌发身体强健,在大臣中格外出众。他们算起来也是表兄弟,李渊的母亲是他母后文献皇后的亲姐姐,他曾经非常倚仗这位表兄,他也从未让他失望过。可是这些年他军功显著,偏安晋阳,朝中流言四起,他不能不防。

午后,隋炀帝换了一身便装,与李渊、宇文化及、高士廉、韦圆成用罢午膳后,一起前往御花园。

隋炀帝看着湖面上的白天鹅,看一眼身侧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已经过了五十,一张方脸,塌鼻梁,眼神中带着几分狡黠,脸上总挂着笑意。

隋隋炀帝说:“天经宫已近尾声,朕甚慰。不过这两日朕收到许多奏折,多次提到宇文毅虐待役丁,造成数名役丁死伤。”

宇文化及一听,惶恐的辩解:“皇上,臣子为了修建天经宫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役丁们体质各不一样,且为赶工期,难免劳累,死伤是常有的事情。”

隋炀帝看一眼宇文化及,转而望向高士廉:“高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役丁死伤无数,此事越传越广,百姓怨言载道。臣以为应当彻查此事,平民愤。”高士廉恭敬的回应。

宇文化及脸色一变,冷眼看着高士廉。

“你怎么想?宇文爱卿。”隋炀帝转脸看着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小心翼翼回应:“既然高大人如此说法。臣请皇上明察秋毫,还臣子清白。”

隋炀帝又看一眼一言不发的韦圆成:“韦司空,你看交给谁办理此案合适?”

韦圆成笑笑:“臣以为此事交给御史台更为妥当。”

韦圆成出身士族大家,在朝中有许多门生,非常有权势。他个子不高,人瘦削,不说话的时候总会眯着眼,有种无人比拟的优越感。

隋炀帝意味深长的笑笑,望向李渊。李渊知道隋炀帝在征询自己的意见,赶忙躬身回应:“一切听凭皇上定夺。”

隋炀帝看着李渊毕恭毕敬的样子,淡然一笑。

“我看这件事情也好处理。当初宇文爱卿举贤不避亲。今日也该由宇文爱卿给朝臣们一个交代。”隋炀帝风轻云淡的说。

宇文化及明白隋炀帝这是偏袒自己,赶忙说道:“是,皇上。臣一定会严查此事。”

高士廉的脸色微微一沉,隋炀帝让宇文化及自查算什么?这是变相的纵容,隋炀帝根本不在乎役丁的事情。

高士廉欲再次请隋炀帝主持公道,李渊朝着高士廉微微一摇头,高士廉迟疑一下,最终把想说的话都吞下肚。

隋炀帝的目光转向李渊:“国公回大兴城有半个月了吧?大兴城不比晋阳,人情世故多,束缚也不少,可还习惯?”

李渊笑着说:“承蒙皇上恩赐,一切都好。”

宇文化及似笑非笑看李渊:“唐国公一定很想念晋阳吧?”

李渊知道宇文化及的用心,只是淡然一笑:“越鸟南归骅骝向北,何况人?”

隋炀帝听着李渊的话,意味深长的笑笑。

李渊的心中却七上八下,早已惶恐不安。此番回到大兴城,隋炀帝对他的态度多了一份警惕,他明白这种警惕源自何处,自从他平毋端儿起义,击退突厥后,朝堂之上流言四起,认为他有反叛之心。

宇文化及借此打压他,大有取而代之的苗头,李渊只能低头做人,处处小心谨慎。朝堂之上,他能信任的人不多,高士廉便是其中之一。两人一起朝着宫门外走去。

高士廉有些忧虑的叹一口气:“国公刚才为何阻拦我?”

“高大人认为皇上会改变主意吗?皇上已经最大程度做了妥协,你再说下去又有何意义?只会加深你与宇文化及之间的不合。”

高士廉自嘲的笑笑:“我总以为努力争取一下,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看来终究是我多想了。”

“高大人有仁义之心,可有些事情总是事与愿违啊。”李渊叹一口气:“皇上的性情,你又不是不了解,说得越多他就越猜忌。”

高士廉明白李渊的话,可是他做不到熟视无睹啊。

宇文化及正与两个官员寒暄,看到高士廉,不禁蹙蹙眉头,冷嘲道:“高大人正直不阿,真是我朝典范啊。犬子的事情让你操心了。”

高士廉看着宇文化及颇为得意的眼神,强忍心中不满:“相信宇文大人一定会秉公处理。”

宇文化及冷冷一笑:“高大人许久不曾晋升了吧?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