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意义(1 / 3)

长安众生 银河机遇 1663 字 4个月前

岁除之夜,长安城十分热闹,赏灯猜谜,歌舞,杂技,舞龙舞狮,应有尽有。

沈映雪和李僴并排走在路上,目光所及之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人群涌动,人们穿着自己最好的的衣裳,面庞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舞动着身姿,载歌载舞,将狂欢的氛围推向高潮。

远处传来鼓和锣交织而成的热闹音乐,节奏明快而悠扬,如同一曲欢快的交响乐,让人无法抵挡跃动的节奏。

长安城灯火辉煌,烟火缭绕,彩灯闪烁,流光溢彩。人们手捧着灯笼,簇拥在一起,共度除夕之夜,幕幕热闹动人的画面,似乎在述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欢歌。

沈映雪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喜悦,她庆幸自己出来了。

原来,她不是对新年没有热情了,只是因为没有遇到热情的人,这会儿看到热情的众人,她仿佛被带入了情绪,沉浸在这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着这个特殊时刻带来的无限欢愉和希望,这跨越了千年的感觉,让她差点流泪。

只是自己眼前看到自己的一切,皆为历史,而自己也成为了历史之中的人。

李僴转头,发现沈映雪的目光像是呆了神,似乎还涌起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他比她高出许多,与她说话时,微微俯身在她耳边问道:“怎么了?”

听到耳边突然的动静,她回过神转头一看,刚好对上男人的视线,两个人面对面贴的很近,呼吸仿佛都缠绕在一起,她吓得后退了一步,尴尬一笑,“这里好热闹,前面有灯会,我们去看看。”

沈映雪说完,就往人群之中跑了。

灯会上有许多人在猜灯谜。

有年轻气盛的小情侣抓抓耳挠腮,也有朴素的老者煮着拐杖,面容慈祥,目光中透露着沧桑,思索着灯谜的含义。

还有一群儿童围在一起,眼睛闪烁着稚嫩的光芒,兴致勃勃。

更有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出口成章,眉宇间透露着世故和睿智。

这些人各有风采,各显其志,肉眼看去,他们虽然阶级不同,可是这一刻,人们仿佛忘了什么叫高低贵贱。

岁除之夜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贫穷富贵,都有资格享受新年的快乐。

沈映雪甚至还看到了不少外国人的面孔,而长安城的百姓看到外国人也见怪不怪,甚至拉着他们一起加入,十分和谐。

她深感唐朝的包容和多元化,即便在21世纪现代,有些国家都未必这么包容,甚至对外国人充满偏见与排挤。

灯会上有一位白胡子老者,摆了一个小摊,挂出了三首诗,每首诗只有一半,若是谁能对出来后半段,就可以得一壶上等佳酿“贵妃醉酒”。

这是由龙眼、冰糖、桂花等,经过五年精心酿造而成。

外观如琥珀般晶莹剔透,酒色明亮,透着诱人的光泽。酒体醇厚柔和,口感绵甜,香气扑鼻,馥郁怡人。

一口喝下,似乎能感受到桂花飘香、龙眼馥郁的醇酒味道,仿佛置身于花香蔓延的山野中。

老者将酒壶一打开,一股沁人的酒香味蔓延在空气之中,众人垂涎三尺,摩拳擦掌。

可是,他们对出的后半句,老者都不满意。

沈映雪闻着酒香,人都要醉了,恨不得上去对诗,把佳酿抱在怀里,可是她不会。

她不能挪用她在现代课本上学过的那些唐朝以后的诗来对,因为眼前的诗要自己现编,要和上半首诗相得益彰,她若硬是拆分那些古人的诗来对,肯定对不上。

诗都是古人作的,古人肯定比现代人更懂其中之意。她若是自作聪明,到时候不但没有惊艳四座,反而会被人嘲笑。

李僴抱着怀站在她一旁,看到沈映雪盯着那壶酒,望眼欲穿,他嘴角勾起一抹轻笑,“你求我,说不定能喝到这壶酒。”

沈映雪轻“哼”了一声,傲娇道:“我才不求你呢,不就是一壶酒吗?我又不是酒鬼。”

然而,傲娇不过三秒,她一把抓住她的袖子晃了晃,“求求你。”

闻到这酒香,她都流口水了,真的好想喝。

前两次李僴把她灌醉,也不都是他的问题,她自己也有问题,她就是个小酒鬼,爱喝。

谁让她的师父就是个酒鬼。

“就这么简单?”李现挑了挑眉,“你这求的可不够卖力。”

“殿下。”沈映雪踮起脚尖,小声在他耳边说:“殿下才高八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在场的才子可没一个能比得上您,劳烦殿下去对对这几首小诗,要是对上了,这酒我分你一半,求殿下了。”

李僴看到这小丫头能屈能伸的小模样,忍俊不禁,不过表面上却还是一脸不屑,“行,本王就勉为其难,试一试。”

沈映雪用力点头,一脸期待,“嗯嗯嗯。”

李僴走上前,细细的看着眼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