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2 / 3)

长安十年 削个菠萝 1753 字 6个月前

着背了出来,贾岛笑着说:“刘二十八啊,我们和你真不在一个层面,你是诗仙啊!”

和这么多大文豪在一起,乔雨麦心血澎湃,这可是刘禹锡啊,她继续套近乎,“还有那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多好啊!”

刘禹锡愣住了,“我没写过这首诗啊,但这真好啊,我就喜欢这风格的。”

众人也面面相觑,惊叹不已。

乔雨麦没反应过来,“啊,你还没写这首呢,是你写的,你以后会写的。”

韩愈是彻底被乔雨麦折服了,感慨道:“真好啊,心态乐观,都是悲秋伤怀,你却说胜春朝,还有后面这两句真是豪迈啊,你是怎么想出这样的诗句呢?而且张口就来。”

乔雨麦也不知道说什么了,解释不清楚,只能忙着倒茶劝茶。

“这位是?”韩愈看着蔡通。

乔雨麦感觉抓到了救命稻草,连忙转移话题,“哦哦,这是蔡通蔡大人,也在宫中当官,他也写诗。蔡大人,把你的大作给几位专家看看嘛!”

蔡通连忙站起来,“韩大人,几位大人,我是户部尚食司的一个小主事,今日能见到几位大人,真是三生有幸。”

他诚惶诚恐的把手中的诗作递给韩愈。

“韵律都对,意境也有,很是工整,有一定功底,就是你在这词上过于雕琢,每个字都很对,可凑在一起吧,没那股劲。”

蔡通弯着腰,低声说:“韩大人所言极是,我就是反复对比,始终跳不出那个框架。”

韩愈也是不令赐教,“你不妨随性些,别管语句是否优美,也别着急拼凑,有感而发时,先把心中的感受记下来,再做调整,可能会好点。”

蔡通五体投地,连连称是。

诗人凑在一起,不分高低贵贱,性情洒脱,高谈阔论,好不热闹。

“吟诗怎么能无酒呢,乔姑娘,你这可有酒,不论好坏。”贾岛看向乔雨麦的眼神充满期盼。

“几位大人请稍等,我去准备?”蔡通今天做梦都没想到能和几大文豪吟诗作对,这个下午够他吹一辈子牛了。

过了不久,他和王如海又搬又提的一堆上来。

除了隔壁盛丰酒楼的熟食,竟然还有咸带鱼,风干鲥鱼等海产品,一坛上好女儿红。这可把几个人美的。

“蔡大人,你从哪里搞来这些珍稀菜肴。”贾岛边喝酒边夸道。

“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这鲥鱼我就吃过一回,还是圣上赏赐的。”韩愈也夸着蔡通。蔡通兴奋的连连敬酒。

酒足尽兴,几个人正欲起身离去。乔雨麦突然想起来李贺的那首诗,“韩大人,我这还有一首诗作,您也帮指导指导。”

她下楼拿上那页皱巴巴的黄纸。

韩愈站着扭过半边身子,欲走的样子,眼睛应付性的朝桌子的黄纸看了看。乔雨麦注意他的神情从敷衍到凝重,慢慢坐了下来,伸出双手撑平纸张,嘴上重复着:“雁门太守行”。

他抬头惊诧的看着乔雨麦,“姑娘去过边塞?”

“没去过。”乔雨麦知道这首诗打动他了。

刘禹锡也凑了过来,疑惑的说道:“这征战后的沙场画面跃然纸上,没去过,你怎么能写得出来?”

乔雨麦连忙解释,“韩大人、刘大人,这个真不是我写的,是我一个朋友的。”

韩愈把诗稿推给李益,“你是写边疆风云的大家,看看这佳作。”

李益看完,心里五味杂陈,凄然说道:“我写过几十首边关诗,也自认为小有成就,今日看这首,我那些都黯然失色,不值一提。”

“那谁写的?”韩愈问道。

“李贺!”

韩愈沉思片刻,“李贺?没听过,你一定得引荐我认识,这诗文就留我这里了,下次你让他找我。”

乔雨麦不禁大喜,能把李贺推荐给韩愈,她也算帮人帮到底了,“那太好了,他才十六岁,您不认识很正常。”

“那真是少年天才,我都迫不及待了。”

韩愈收好诗文,朗声说道:“今日收获很大,好久没聊这么畅快了,美食美酒,我们也不能白吃白喝。乔姑娘,我听说你这柜坊和别人家的有些不一样,你介绍介绍,我们看能不能照顾下你的生意。”

乔雨麦一听,精神头十足,把她的远大目标细细说来,大家听得目瞪口呆。

贾岛称赞道:“乔姑娘不仅诗文好,还是改革家啊!如果能实现你说的这些,必定生意兴隆!”

“那我们就先把身上带的钱都拿出来存乔姑娘这里吧!”韩愈说完开始掏钱。

最多的是刘禹锡的一贯,少的像贾岛掏半天掏出三文钱。

乔雨麦让立夏一一都给开具了银票,一张巴掌大的方纸,中间汇通天下四个字板正庄重,纸上的牡丹花纹,一条大路通向远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