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钧绮叫嚣国君心机之深难斗量(1 / 2)

听见有人当众喧哗,魏国国君并不生气,往叫嚣处看去,动静乃是坎宫发出,心知必然是年轻一代精英弟子中有人不服。

之前早在皇宫与外太祖杜望春密谈之时,就曾与之谈及此事。当时国君听闻异兽魂魄已被收服,要选灵通仙子的事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人选其实是学院最有前途的学生沈飞。毕竟沈飞是老宰相的嫡子,又与世子魏瑜关系不错,听闻学院内各长老对沈飞青睐有加,马院长更是私下写奏折,直言沈飞可堪大用。

再加上青阳派近百年来,宗主苏温常年闭关不出,从来都没亲自参加过国祀。更有甚者,之前青阳派弟子和王中孚等人亲自去秦国活动,给自己这个国君连个报告都没打,若非玄机司打探到相关消息,自己都不知道这么一回事。相比之下,秦国各宗门修士就听话的多,整个国家最强力量在长安的皇家学院,国君一句话,指哪打哪。之前学院配合军队和韩楚两国大战,虽然秦国国力处于劣势,却能打平,与这种修士和兵士的配合离不开关系。

像青阳派这种既不听命又不听宣的,国君心里其实对其早有不满。只是魏国国力衰弱,像苏温这样一位九境大能,算是震慑周围各国的唯一倚仗,因此也不敢表示不满。既然苏温执意要点鱼幼薇做灵通仙子,自己也只好勉强同意。

如今听闻有青阳派内部弟子不不服气,国君其实心里还有点窃喜。又看了一眼台下苏温,面色不动如波,似乎并不关心此事,不过表面上还是要维护一下自己的威严,同时给苏温一点面子,便佯怒道:

“叫嚣者何人!给我拖下去!”

一旁王中孚刚刚敕封完,按照礼数,尚未下台,站在国君一侧,便轻声说道:

“陛下息怒,台下喧哗者乃是贫道的关门弟子,秦国兵马大元帅王宇清的三弟——王钧绮。”

“王钧绮,朕之前听说过这个小孩。”国君点头道。

“孽徒,还不出来拜见国君!”王中孚见国君未动怒,便朝着王钧绮那训斥了一声。

王钧绮早被王中孚私下授意,要在炼魂大典上站出来挑战灵通仙子之位。知道自己背后有师父王中孚、六师伯杜望春和七师伯姚三斗三人给自己撑腰,因此也并不畏惧。听到师父训斥,当即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站在筑台之下,倒头便拜,说道:“陛下恕罪,小子乃是日华峰下弟子,王钧绮是也,方才直言冲撞了陛下,诚惶诚恐。”

“站起来,抬头让朕看看。”

只见王钧绮不卑不亢的站定,抬起头来,面若冠玉,神态自若。身穿一袭青袍,腰间系有一条白色玉带,足登一双黑面白底的云纹粗布长靴。

之前玄机司的报告里,曾经专门提到此人,说是修道天才,前途不可限量,只是心性似乎有待考量。从外祖杜望春嘴里得出的结论也差不多,说是虽然天赋异禀,但似乎有些心浮气躁。今日当面一见,倒是给人感觉眼前一亮,脸上并无浮躁之气。

“方才听你说不公平?”

听见国君质问,王钧绮早有准备,应道:“回陛下,今日魏国炼魂大典,各方来朝。方才陛下说了,修士者,国之重器也。而灵通仙子,更是关系一国未来,不可不重视之。小子本以为应当是在年轻一辈中择优而录,故此与其他弟子都在台下跃跃欲试,想着一较高下,脱颖而出,斩获灵通仙子之位。但没想到竟是陛下早就内定好了,因此一时激动,将心里话说了出来,还望陛下见谅。”

见王钧绮对答如流,国君心里也不禁高看其一眼。心想日后苏温仙逝,青阳派必然掌握在这灵通仙子手中,若是能让此人得之,虽然比不上沈飞,但也比鱼幼薇更好控制一点。况且王钧绮本来就是青阳派子弟,他师父王中孚又是新晋的八品,苏温即便不愿意灵通仙子落到宗外,也不至于连自己宗门的人也不同意。不过,此人心性还得再考验一下,因此又问道:

“既如此,你倒是说说,什么才叫公平?”

“回陛下。自古以来,修士之利与国家之利,都是息息相关、生死相依。国强,则我辈可安享国禄,潜心问道;国弱,则国禄难发,我辈亦不可安生;国破,则山河破碎,我辈必无修道之地矣。而此异兽魂魄,虽由我辈历经千辛万苦寻得,又由家师出手拼死镇压,但归根结底,并非青阳所该独占!陛下岂不闻千百年前,中土大唐一纸聚贤令,八方精英来投,由是一统弱水以西,国强民富,九境大能不可胜数,更有突破桎梏者,人称之曰圣。今灵通仙子之位,事关青阳之未来,也事关我大魏之未来。小子以为,应该放下成见,从大魏年轻一代翘楚中层层选拔,择其善者而从之。如此,则人心臣服,亦可发挥其最大作用。东华大陆之各国人才,若听闻陛下行此等摒弃成见,唯才是举之道,则必然望风来投。如是,则魏国可兴,青阳亦可强盛不息也。”

王钧绮滔滔不绝将之前姚三斗教给自己的这一番话说完,有理有据,处处戳中魏国国君心中痛点。

魏国北接林海雪原,雪原地形几乎占据整个国家大半领土,人口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