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扑了个空?(1 / 2)

经过两个时辰的仔细搜索,长安城只有几千老弱百姓,很难找出一个青壮男子。

关索和王平做梦也没想到,陈泰竟然弃城而走。

其实,陈泰并不是“弃城而走”,而是无意间被关索忽悠了!

其原因,还要从两年前,汉军的东征说起:

当时,陆逊利用陈泰的惊恐与仁慈,把五千多吴兵扮作溃败的魏军,成功混入襄阳。

半夜时分里应外合,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得襄阳城。

魏国痛失襄阳,本质上是姜维与陆逊秘密合作,既欺骗了当时的太尉司马懿,又骗过了征东将军满宠。

但在魏国的君臣看来,丢失襄阳的罪魁祸首,必然是陈泰。

或者说,他成了丢失襄阳的替罪羊。

当时,魏国大司空陈群,也就是陈泰的父亲得知此事,气得口吐鲜血,当场就一命呜呼。

自此之后,陈泰再没受到重用。

就如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压根儿就没召他随军。

汉军的此次北伐,与其说陈泰是镇守长安,不如说被司马懿闲置在了长安。

曹叡返回洛阳时,也考虑过长安的失守,却没考虑陈泰这个“闲人”的死活,更没有书信叮嘱或指示。

然后,就是关索的夜袭失败。

之后几天,汉军在子口修筑石垒,又在漫山遍野砍树造投石车,陈泰侦察到了。

在没有曹叡、郭淮或司马懿指示的情况下,他已经做好了“与长安共存亡”的准备。

可是,柳充沿着山脚“鬼鬼祟祟”往东而去,让陈泰警惕起来:如果柳充去打武关,这该如何是好?

武关,跟大散关、萧关和潼关一起,并称为“秦之四塞”。

在先汉时期,西北的萧关主要防备匈奴袭扰,但此时,匈奴与鲜卑臣服了曹魏,萧关就没那么重要了。

或者说,萧关威胁不到洛阳城。

西南方向的大散关,常年被汉军占据,可以随时出大散关威胁关中,但还是威胁不到洛阳。

潼关,有曹爽的一万精兵驻守,又有秦朗的骑兵协助,进可攻退可守,不需要陈泰担心。

而东南方向的武关,可以直通南阳郡。

此时的襄阳被吴军所占,魏吴两国也是同盟,但满宠仍在南阳郡屯有重兵——既是提防吴军出襄阳北上,又在伺机夺回襄阳。

在这种微妙的形势下,南阳郡并无战事,但武关,是南阳之粮运往关中的必经之路。

如果武关被汉军所得,魏国在关中的整体防御,必将大打折扣。

好巧不巧,三千汉军沿着山脚往东而行。

本来,柳充是被关索忽悠,领着兵马去袭蓝田。

陈泰却认为,柳充的目的地是武关。

陈泰与弟弟陈佐商议后,一致认为长安可有可无,但武关不能丢。

于是,领着兵马匆匆出城,直奔武关而去。

等到关索汹汹赶来,长安肯定是空城一座了。

…………

“什么?没找到?你们到底识不识字?”

听说没寻到《乐府诗集》,关索气得,差点把桌子都踹翻了。

抡起大刀,风风火火,奔向破烂的旧皇宫。

乐府库内,硕大的编钟布满蜘蛛网,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乐器,全都蒙着厚厚的尘土。

关索没心思关注这些,直奔藏书阁。

呜……

《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

各种经典翻了个遍,就是没找到《乐府诗集》或者《乐府歌辞》。

随便拾起一本,《东门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我去,不是。

再拾起一本,《上山采蘼芜》、《上邪》、《长安有狭邪行》,《陌上桑》,我靠,也不是。

这边还有一大堆,什么《春歌》,什么《冬歌》,我去,春夏秋冬啥歌都有,就是没《乐府诗集》。

那边还有一堆,什么《长袖舞》,《铎舞》,什么什么《七盘舞》,《鞞舞》,《相和大曲》……

我去,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玩儿我是吧?

姜维口中的《乐府诗集》,一定很值钱。

这里找不到,肯定被搬到洛阳去了。

洛阳啊,现在可去不了,呜……

“关将军,咱反正都来了,要不要把这些打包回去?如果军师能看上,多多少少,应该能给点钱吧?”

“也罢!包,全都给我打包!”

“还有啊,外面那套编钟,好像挺好玩儿的,一敲就咚咚响……”

“好玩个屁!那么大那么重的铁家伙,你搬得动吗?”

…………

大散关外,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