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哪来的危险(1 / 2)

汉嘉郡,东北方向与汶山郡、蜀郡接壤,东连犍为郡,南接南中的越嶲(xī)郡,西侧则是无人居住的连绵群山。

孟光经过半年多的实地勘察,发现靠近蜀郡的青衣水流域,如果像广汉郡那样投入巨资重点开发,至少能开垦千万亩粮田。

考虑到广汉郡成功的治水案例,而且国库充盈,刘禅大笔一挥,批准了此郡的治水工程。

没想到,工程刚刚开始,就遭到当地蛮民坚决反对。

可能是郡守陈䀜处理不当,终于引发了暴乱。

其实,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十二月,刘备兵败夷陵之时,汉嘉郡太守黄元就曾经举兵反叛。

当时,治中从事杨洪精心策划,其部曲陈曶与郑绰成功击杀黄元,不到四个月就平息叛乱。

因为平叛之功,杨洪被赐爵关内侯、忠节将军兼蜀郡太守。

其部曲陈曶,也因此被任命为汉嘉郡太守,任职至今。

得知陈曶死于暴乱,大司农孟光又生死不明,刘禅大为震惊。

“陛下!暴乱必须速速平息!若是蔓延至犍为、越嶲甚至整个南中,后果不堪设想!”

“嗯!杨选郎之言甚合朕意,只是,如何才能速速平息暴乱?”

问话时,刘禅紧盯杨戏的眼睛,对他抱以很高的期待。

因为,朝中再也没有领兵之将。

而杨戏的族兄杨洪,正是当年平乱的不二功臣,只可惜,几年后卒于任上。

其实,既不懂练兵,也不懂排兵布阵,却很想前往汉嘉平乱——至少能封个将军。

再说了,几个蛮夷有什么可怕?

汉军一到,还不得望风逃窜?

平叛成功之后,刘禅必有丰厚赏赐,说不定还能搞个郡守当当。

然而,成都周边,哪里还有一兵一卒?

临时招募兵勇,肯定来不及。

郁闷之余,杨戏只能摇头苦笑:“以微臣看来,只有速速告之大将军与魏将军,由他们领兵去往汉嘉。”

“不行!”

杨戏话音刚落,费祎马上就出言反对,“大将军在汉中,魏将军在荆州,两路兵马都不能轻动!”

杨戏知道费祎的担心,却有足够的反驳理由:“两路大军确实不能轻动,但如果抽出一部分前往平乱,问题应该不大吧?

“汉嘉之乱,若不以雷霆之势迅速平息,南中各郡必会闻风响应,谁能承担这个后果?”

杨戏的话确有道理,费祎也没了主意。

眼看刘禅快要急哭,向宠竟然高声请战:“陛下!末将可领一支宿卫军率先前往,暂时镇住蛮夷。

“同时,可给大将军和魏将军送去急信,如实告之汉嘉郡之暴乱,令他们相机而动,尽量抽出兵马前往支援。”

向宠之计,既顾全了大局,又着眼于细节,就连杜琼、谯周、张表和费祎也在点头。

况且,向宠也算“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当初的夷陵之战,汉军各营各部近乎全灭,唯独向宠那个营建制完整,并且力保刘备突出重围。

诸葛亮也对其称赞不已,在《出师表》中写下了“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的荐言。

刘禅早就心乱如麻,见众臣一致赞成,赶紧采纳了向宠之计。

…………

几天后,蒋琬收到成都的飞鸽传书,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曹叡确实死了,其养子曹芳被立为帝,曹爽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

另有消息说,曹爽借曹芳之口升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借此剥夺其兵权;

对汉国来说这是好事,可对蒋琬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据说,曹爽为证明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威望,正在策划大举进攻汉中;

而此时的汉中,汉军只有五万兵马,只有王平与袁綝久经沙场;

蒋琬身为大将军,却没有领兵经验,哪敢抽出一军去往汉嘉平乱?

…………

几乎在同一时间,魏延也收到汉嘉郡暴乱的消息。

此时的荆州,正是控制荆南四郡的关键时期,如果全军回师,岂不是功亏一篑?

再说了,汉军看起来有八万之众,却只是陆逊的三分之二,哪敢轻易抽走兵马?

退一万步说,就算抽出一军去往汉嘉,又有谁能挂帅?

汉嘉郡“后院起火”,总感觉是陆逊的阴谋,却没有证据。

庆幸的是,信上只是说“相机而行,尽量回师”。

简单商议后,众将全都认可向宠的领兵之能,可他手上只有八百宿卫兵,远远不够震慑叛军。

“魏将军,军师,末将只需五千兵马,就足以平息汉嘉暴乱!”

主动请命的人,竟然是张嶷。